明德计划实验班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人才培养
文学院2020级“明德计划”实验班举办读书交流会
——学院新闻
2022年07月20日 21:06 作者:范一凡 杨子琳 返回列表

 

7月17日晚,文学院2020级“明德计划”实验班举办线上读书交流会。20级明德班班主任、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教师裴萱应邀参与本次活动,明德班成员时颖和毛文元共同担任活动主持人。本次活动分为读书报告分享、好书分享、互动交流、班主任总结四个环节。大家踊跃展示、积极分享,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在读书报告环节,陈雨露介绍了木心先生在纽约东边的琼美卡写下的《琼美卡随想录》。首先,陈雨露分析了目录中46对两字标题的深层涵义,如将醒、缀之、尖鞋等。紧接着,她向同学们分析了木心细腻到令人难以置信却丝毫不见夸张和做作的世界观。最后,通过阅读《琼美卡随想录》中的部分篇目和语句,同学们感受到了内心丰盈、不落俗套的木心先生用毕生诠释的完美悲观主义。

 

王鹏飞同学从当前大学生选择专业和就业时的焦虑现象引入,展现了“围城”现象在当下的再现,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围城》中方鸿渐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际遇,剖析了方鸿渐职业生涯的问题以及对当下大学生的借鉴意义。王鹏飞以客观的眼光、幽默的口吻分析了当下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与未来规划方面的现实状况与同学们应做的努力。随后,他指出了《围城》深刻的文学价值和生命意义。最后,王鹏飞呼吁同学们在职业选择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刘雨萱细致地分析了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佛家思想。首先她介绍了《长恨歌》的创作原由和主要情节,紧接着介绍了苦海与引渡之桥意象的塑造艺术。其次,刘雨萱引经据典地分析了王琦瑶身上体现出的因果轮回的“缘”和“劫”,并从友谊和人生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王琦瑶和薇薇复杂的关系与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最后,探讨了王琦瑶这个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我执”产生的“贪”和“痴”,并提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王安忆在写作时是否刻意融入佛家思想。这一问题对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展开创新性想法具有借鉴意义。

 

在好书分享环节,赵林同学分享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首先,赵林从译本的角度为大家推荐了各具特色的版本。紧接着他介绍了全书的大致章节和艺术特色,阐明了该书叙事性相对薄弱而思想性较强的特点。接下来他又从文学批评、思想与主题、文学史三个不同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这本书的创作,触类旁通地介绍了书中契合主人公迷狂性格特征的夸张心理描写以及个体与群体的撕裂和人类自由意识的觉醒与选择。随后,同学们探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个性”与“天才病”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将该作品与《人间失格》《沉沦》进行横向的比较。最后,赵林同学分享了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粗看是汲取,细看是搏斗”,“思想光辉不灭”。

王馨艺同学推荐了美国作家艾布拉姆斯的现代文学理论重要著作《镜与灯》。王同学首先从理论深度,读者接受程度等方面展示了推荐这本书的原因。《镜与灯》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同时它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随后,王馨艺回顾了艾布拉姆斯在书中提出的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最后,同学们就读书习惯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对读书精度和效率提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魏拓拓对读书学习中的状态进行评价和自省,对王鹏飞所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际遇和职业选择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对降低欲望和提升行动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随后,赵亚冉同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的碎片性和深刻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将《地下室手记》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进行对比分析,并就身份认同和美与崇高的艺术效果加以诠释,最后表达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敬仰和喜爱,并对如何阅读其作品分享了宝贵的建议。

 

同学们的分享和讨论结束后,班主任裴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同学们在分享交流中的表现和潜心钻研的学习习惯,并对同学们分享过程中涉及的学术问题进行了知识上的补充,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扩展了同学们的思路和视野。同时,他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深入阅读,拓宽视野,思考交流,进一步培养阅读、思考、分享与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