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润心,语绘华夏
——河南大学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走进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南大学文学院携手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共同开展了“推普润心,语绘华夏——河南大学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走进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主题推普活动。
2025年9月18日的下午,河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文学院教师鲁冰、袁莹和陈晓姣,带领来自语言学专业的志愿者同学们,来到了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带领孩子们了解学习普通话,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扬爱国情怀。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初一年级段长李彦超对河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及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对此表示,这次活动既能帮助本校学生提升语言素养,还能加强两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动语言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次活动由两个模块构成,志愿者们首先介绍了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与意义,接着带领孩子们进行“普通话大挑战”,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为他们埋下语言的种子,点燃文化的火炬。在“普通话大挑战”中,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教学和娱乐完美融合,共设计了三个游戏,分别是“断句挑战”“词语配对”“一句话接龙”。他们通过妙趣横生的讲解,成功带动了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意将语言的奥秘传递,于无形中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1.断句大挑战
在这场挑战中,志愿者们呈现了许多利用汉语中同字多音、多义的现象,通过重复相同的字制造语义上的歧义与趣味,形成独特的“汉语绕口令”风格的句子,学生要根据句意进行断句,每人读三句,全部回答正确者即可获得小礼品。挑战结束后,志愿者们再逐句进行剖析讲解。这项挑战既有助于让学生们感受到汉语的灵活性与魅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汇、语法在不同语言形式中的运用,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
2.词语配对挑战赛
词语配对挑战赛由志愿者给出方言词或者不规范使用的词语(如“啥”“甭”),学生需在8秒内说出对应的普通话规范词(“什么”“不”),每组共有三个词语,答对三个即为挑战成功。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学生们学习了不同词语在不同地域的表达形式,了解了方言背后的地域文化,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情感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
3.一句话接龙
在本环节中,每列学生为一个小组,每组派一名同学抽一张纸条,将纸条上的句子说给同组的下一个同学听,再由第二名同学说给第三名同学听,以此类推,由最后一名同学写出该句子,用时最短且正确率(句子与原句相近或完全一致)最高的一组获得胜利。在接龙游戏里,学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传递句子,高效锻炼了他们普通话的“输入”与“输出”能力,让学生们于实践中直观感受到了标准发音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习惯,提高普通话的表达流畅度和准确性,进而推动普通话在校园日常交流中的普及。
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本次推普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丰富多元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也切实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活动不仅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热爱母语、讲好普通话的种子,还增强了学生们对于民族团结的信心、铸牢了学生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鼓舞他们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河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了语言生态的健康发展,科学保护方言与地域文化,倡导语言尊重与理解,让每一种语言都成为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音符,共同奏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音。展望未来,河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