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医”路创新扬红帆,党性凝心谱新篇

——语言教育党支部联合多支部开展红帆启航主题党日活动


2025年09月24日 12:46 作者:文学院 责任编辑:樊灵雨 返回列表

2025年9月20日上午,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教育党支部联合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支部及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共同开展“红帆启航”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赴开封市中医院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活动以“‘医’路创新扬红帆,党性凝心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实地学习中医学、中医药材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华优秀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党员党性教育与基层一线实践课堂相结合,打造党建新品牌,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一、启:推开文化之门,溯史彰显医章

开封市中医院党办副主任陈琛、招标采购科副科长宋晨鸽对师生党员表示热烈欢迎。陈琛介绍了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历程和文化价值。他指出,该馆作为开封首家中医药主题博物馆,是弘扬中华优秀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他希望通过此次深度学习,能让高校师生切身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医药文化借助人文社科的独特优势走向更广领域。

二、书:观壁知典之重,浮雕映修之严

在宋晨鸽的带领下,党员同志们于博物馆大门前驻足,观看再现宋代校正医书局编修医典历史的浮雕墙。讲解员介绍道,当时设立了专门的校正医书局,集中一流医官与学者,对前代医籍进行系统校勘、整理和刊印,奠定了后世中医药学的文献基础。研究生第五党支部成员程扬轻抚石壁感慨道:“这种严谨的修书传统,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对我在人文社科领域开展学术工作深有启发。”

三、识:展厅乾坤万象,辨药识材之奇

走进主展厅,琳琅满目的动植物药材标本和古朴的医书典籍瞬间吸引了党员师生的目光。

讲解员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为引,讲述了古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药物发现历程,强调其中所体现的实践精神和科学态度。研究生第五党支部成员靳弋骢表示:“中医药基于实践、反复验证的方法,与我们强调的实证研究和语料分析精神高度契合。”

在“药食同源”展区,许多日常食物兼具药用价值的实例,如鱼腥草、佛手、满天星等,体现出中医“寓治于膳”的智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支部党员郭明月谈到:“中医注重药食同源,是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模式,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研究提供了参照。”

四、践:访诊践融古今,画卷医脉绵长

在模拟宋代医馆“赵太丞家”的场景中,党员们近距离感受了古代诊堂与药房合一的中医运营模式,凸显“医药一体”中医传统。

名医馆区域介绍王惟一、钱乙、庞安时等宋代医学大家事迹,党员们了解到他们在针灸、儿科、伤寒论等领域的开拓与创新。

语言教育党支部教师许卫东指出:中医千年运行机制不仅是传承载体,更折射出中国文化重视整体、系统运作的哲学思维。名医基于经典加以改进的创新精神,值得青年党员学习。”

五、传:针传千年之技,铜人蕴道之深

天圣针灸铜人陈列区吸引众人长时间驻足。这座布满穴点的仿制铜人像,曾是宋代太医局针灸教学和考核的重要教具,代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的规范与严谨。讲解员表示,针灸技艺能传承千年,依靠的是严格的教育制度和临床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支部书记胡秋平感慨道:“针灸铜人不仅是文物,更象征着中医对基本功和操作规范的重视,与我们党强调的纪律性高度一致。”

六、创:探路创新之境,医药拓合无疆

行程尾声,党员们详细了解开封市中医院“中医药+”模式的创新实践。医院在坚持古法传承的同时,积极融合现代科技,开发多项健康产品与服务,并通过互联网医院、国际交流等途径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

语言教育党支部书记鲁冰总结道:“中医药学历久弥新,关键在尊重传统、拥抱创新。这启示我们人文社科研究者与教育者,应发扬‘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新河大精神,响应‘强理振文,新工新医’办学主线,在学科研究与党建工作中主动突破、力求实效。”

未来,各支部将继续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将社会大课堂与行走的党课相结合,创新党建形式,提升党员文化传播、社会服务和党建意识,扎实推进样板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