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复旦大学教授杨俊蕾为我院师生举办学术讲座
2023年06月07日 20:43 作者:梁宇旋 关昊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6月4日下午,“明伦•学术”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在文学院一楼多功能厅开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杨俊蕾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AIGC的艺术之维”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文学院戏剧影视教研室主任裴萱主持。

杨俊蕾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旁征博引、条分缕析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发展与艺术话语。杨俊蕾教授从苏格拉底之问中人与物的关系切入,提出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现有的文学艺术研究路径有何变化,如何重新形成“问题”?杨俊蕾教授认为“体感”改变带来了“技术社会”的审美文化经验,并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政策解读分析,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重要策略。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与历史发展密不可分,以数据形式可以清晰呈现人工智能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杨俊蕾教授以1968年明斯基电影《太空漫游》为例,详细阐述了“人性AI”和“物性AI”的区分与关联,并从绘画、音乐、文学等多重角度展示了目前人工智能对人文艺术学科的改造与重塑,指出了在后人类时代,我们正在与AI进行社会信息分享,认为“人和机器有分野,我们不能被动;在反思的过程中,人类应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杨俊蕾教授对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持乐观态度,二者携手共进将是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与谈环节,现场师生围绕讲座主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郭伟和裴萱对杨俊蕾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围绕讲座内容进行了对谈,认为本场讲座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展开了与文学、艺术、社会、美学等话题的联系与互动,理论深刻,视野开阔,不仅揭示了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艺术流变,也充满对主体、身份、边界、虚拟等问题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在座同学结合讲座内容进行提问与交流,学术研讨气氛热烈。针对同学们的疑问,杨俊蕾进行了细致解答,认为未来人类作品与AI作品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对照关系”,传统的艺术评判标准也会迎来新变。艺术研究可以从艺术本体和内部研究出发,探究AI技术在文本创造、艺术形式、审美理念等维度的重要价值,这也给文学艺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方法。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