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经典镌刻百年史,光影礼赞新时代”红色系列电影沙龙活动第七期在文学院二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然受邀进行题为“《蜗牛的策略》:拉丁美洲左翼电影与中国经验”的分享交流。文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教研室副教授李文英、外语学院德语教研室副教授侯景娟、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授张世海受邀参加活动与谈。活动由戏剧影视党支部书记林萌主持。
魏然根据影片导演赛尔希奥·卡夫雷拉的父亲、影片《蜗牛的策略》主演福斯托·卡夫雷拉在华的活动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胡安·加布里埃尔·巴斯克斯的小说《回望》,阐述了关于戏剧界演员的跨境实践和以第三世界为主的交流框架形成的问题。他表示,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日本戏剧家佐野硕和西班牙演员福斯托三人的跨境戏剧创译活动,推动了演员剧场的全球复兴与跨国表演技艺的传播。他谈到,福斯托从自己在华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中总结出了演剧论思想,并效仿中国在哥伦比亚建立了文艺统一战线,促进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重要思想在拉丁美洲的传播,影响了拉美左翼电影的创作实践。魏然讲述了新自由主义时代下人民生存的境遇并总结道,创译是具有解释跨文化性、能在新语境中更新旧有理念和艺术技术的活动,在中国深入世界的时代,大家有必要重新思考国际主义,明确“包含在中国自我中的他者”的意义。
侯景娟分析了君特·格拉斯的《蜗牛日记》中“蜗牛”形象的内涵与本次讨论的影片中“蜗牛”形象的异同。她将影片中的戏剧因素同布莱希特“陌生化”的戏剧理论进行对比,认为影片中采访、回忆等话外音形式能打断叙述让观众产生更大的联想空间。
李文英认为,在自由主义语境和哥伦比亚社会背景之下,《蜗牛的策略》所呈现的弱势群体反抗权威、在郊区荒地重建家园的可能性,在跨文化背景的中国观众看来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她从电影学全球视野重构的角度出发,表示将拉美电影与中国经验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深度启发。
张世海就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回忆了自己求学时期的经历,认为大家要加强对亚非拉地区文化、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关注。
202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任淑贤、潘幸泉分享收获并提问,魏然给予了赞赏并耐心地做出解答。
林萌进行活动总结。他表示,本次讲座在充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展现了全球的视野、历史的维度、问题的意识和左翼的立场,为在场师生带来了新的认识与启发。
本次电影沙龙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