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侯春林:牢记“两个结合”殷殷嘱托,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使命
2023年06月30日 17:32 作者:侯春林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论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指导,对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来说意义尤为重大。两个结合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两个角度谈一谈: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将河南兰考作为联系点,2014年3月和5月两次来到兰考,将调查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精准扶贫、中国式现代化等思想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人民群众,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做出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可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1927年1月4日-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32天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湖南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通过这次考察,认识到动员组织农民参加革命、组织农民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极端重要性,为其后来成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关键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2年10月26日-28日,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考察,到了陕西延安和咱们河南安阳,尤其是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如果说去延安是政治寻根,那么来安阳则是文化探源。

河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除了安阳殷墟,还有黄河。不过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的发生地不是这两个地方,而是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去过的河南另一个重要地区——南阳。

在南阳发生的最著名的历史故事应该是“三顾茅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我们经常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简直惊为天人,甚至鲁迅在评《三国演义》的时候就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真是这样的吗?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只会宅在茅庐中读死书,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怎么可能对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了然于胸,进而做出精准判断呢?实际上,诸葛亮见刘备时虽然才27岁,与在坐的老师和同学的年龄相仿,但他已经多次亲自游历天下、结交好友、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南阳这个地方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在过去乃是交通便利、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诸葛亮真要避世隐居,怎么会选择这个地方呢?他恰恰是要利用南阳当地人员、信息四通八达的便利条件,为日后做出“天下三分”的精准判断作准备。

以上两点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角度,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嘱托的重要性。因此,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行走大思政实践活动,真是恰逢其时。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希望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珍惜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充分利用这次外出研学的宝贵机会。通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不负青春和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