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河南大学文学院“明伦·学术”系列讲座第一百三十三讲在文学院二楼209会议室举行。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层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伟受邀为文学院师生开展主题为“重新发现‘碣石’与诗性‘沧海’新世界——曹操《观沧海》的文学史‘范式’意义”的讲座。讲座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景文主持,相关师生代表参与本次会议。
讲座伊始,刘志伟教授以“选择一首最爱的诗歌”为话题引出《观沧海》,他认为这篇文章要常读常新,提出读文章要怀有“一网打尽、竭泽而渔”的态度,并通过具体实例阐释从诗学高度来集成性阅读的重要性。接着,刘志伟教授从碣石与帝王的关系等方面来重新认识“碣石”,碣石不仅体现着曹操由人臣英雄到创业帝王的变化,也宣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观念。他还围绕“明古学”与《观沧海》来介绍《易经》等经典著作与《观沧海》之间的书写关系,文章中体现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雄心大略。刘志伟教授还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曹操是帝王诗歌的典型,表示曹操的诗歌蕴含着吞吐宇宙、超越境界的气象与格局,并以“社会需要政治英雄,更需要文化英雄”作结。同时,他也指出当今学术界在帝王诗歌研究方面的缺失,呼吁同学们多加关注帝王诗歌的研究。
讲座尾声,李景文教授为本次讲座作总结评论,并向刘志伟教授表示感谢。他总结道,刘志伟教授围绕曹操《观沧海》从重新发现“碣石”、“明古学”与观沧海、诗性“沧海”新世界和魏晋“英雄文化”和“英雄”典型曹操四个部分进行讲解,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曹操形象,加深了我们对于《观沧海》的理解。
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