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河南大学文学院“明伦·学术”系列讲座第一百三十五讲在文学院二楼209会议室如期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彭国忠受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北宋平淡批评与科举考试”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岳淑珍主持,相关师生代表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彭国忠教授以老子“大音希声”、陶渊明与北宋平淡诗学和滋味说与平淡等为切入点展开本次讲座。他以《联句照湖诗序》为例,指出梅尧臣不是最早的平淡论者。围绕梅尧臣等诗人在评论诗歌时,纷纷以平淡为标准的现象,他强调诗歌的情感抒发和诗艺境界与科举考试的改革有着密切关系,并提出北宋的平淡批评与科举改革同时发生,诗文的平淡批评与人品的浑厚淡泊共存,成为抡材凭依的观点。他认为,早期持平淡批评之人,无论梅尧臣还是欧阳修、胡宿等,都有主持或者参与主持科举考试的共同经历,甚至被梅尧臣以平淡评论的诗人晏殊、宋敏求、江邻几等,也都担任过各类考试官。而宋人借鉴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自下而上改革不广的教训,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并于嘉祐二年进士考试中,以“平淡典要”为衡文标准。但部分举子将其误解为平铺直叙、平淡应试而导致落第。对此,苏轼指出真正的平淡是“绚烂之极”,是应举文字的“高下抑扬”。
在评议与互动环节,在场师生积极提问,彭国忠教授耐心答疑解惑、逐一进行细致的解答。岳淑珍教授对彭国忠教授表示感谢并作总结发言。她表示,彭国忠教授把“平淡”讲得“不平淡”,通过对北宋平淡批评与科举考试关系的深入解读,为研究北宋文化与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