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参加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创新论坛
2023年04月29日 12:18 作者:韩鲁豫 阿丽米热 肖莉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为服务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大局,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好我省国际中文教育工作,2023年4月27日,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创新论坛在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承办,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代表参加。

上午八点半,论坛在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合作与创新发展专家论坛的举行中正式拉开序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军、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国际合作副校长修华静、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姜丽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朱勇等多名国内外专家受邀出席。此次论坛由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主持,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致辞。与会专家学者谈论了“中文+”之内涵与实现路径、21世纪国际汉语教学的挑战与机遇、智慧教育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制分级阅读标准和科学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

同日上午,在分会场举行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创新项目(河南省)沟通交流会,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河南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依次进行了创新项目的进展汇报。会议由教育部语合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孟源主持。

会议伊始,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致欢迎辞。他简单介绍了河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的办学历史与取得成就,指出文学院和国际汉学院分别注重于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培养,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得了省级与国家级荣誉。同时,他表示,境外办学已成为学校进行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河南大学与国外多所学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成立了纽约新力孔子课堂、丝路学院等,被评为了国际中文考试优秀测试点。他希望借此次交流会深化与语合中心、其他院校的合作,打通资源共享,扩大交流,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郭华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就业创业孵化创新实践”项目的负责人,从项目背景、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与项目展望四方面展开,列举了丰富的学生实践素材,指出通过此项目,学生获得了日常课程之外的锻炼,深化了对专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她表示,当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12月按期结项。

针对五个院校的汇报情况,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杨军作总结发言。他对五个院校项目的进展情况表示认可,并对各院校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提供了解决方案。他指出,个别项目可在教材、数字化资源等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丰富国际中文教育形式,增加教师培训,提升外派教师质量。他表示,河南省的项目可以从中原文化出发,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希望各院校能克服困难、不忘初心,持续推进项目,实现项目预期成效。

下午,国际中文教育青年论坛在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学堂B座102举行,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五所高校的12位学生,围绕词汇教学策略、中文写作教材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外文化差异、文化传播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此次论坛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辛永芬主持。我院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马路遥、张林林作为河南大学代表进行汇报。

马路遥对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流中单字调的实验研究及教学设计进行了综述。她表示,学好声调是说好汉语的关键一环,此实验的目的在于考察越南留学生单字单念以及单字进入语流后调型、调域的情况,并就二者的差异进行对比。她展示了“语流中单字调纠音课”的教学设计,并从实践中得出课堂练习和课堂延伸能够强化学生声调发音的稳定性,调动学生声调学习积极性的结论。

张林林以赴泰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实践视域下的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与方式。她表示,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传播者与网络,其内容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知识,并提到文化传播形式以课堂传播和文化活动传播为主。她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为例说明,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应该与时俱进,扎根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传播中国和平与发展的友好理念。

此次论坛旨在为我省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河南各院校的沟通合作,同时有助于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厚植学科自信,培养国际视野,提高能力素养,对于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