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计划实验班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人才培养
文学院2021级明德班举行第三期“韶华萤雪”读书会
2023年05月16日 21:01 作者:张岚媗 张梦园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F7D90

5月13日下午,文学院2021级明德班在综合楼111教室举行了第三期“韶华萤雪”读书会活动。明德班同学到场参与,班主任杜智芳受邀参加,活动由班长尹俊博同学主持。

读书会伊始,杜智芳为上一期“读书之星”吴家瑞同学颁奖,并鼓励她今后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成长为更好的自己。颁奖之后,张於、魏琳心、张安琪、樊继开四位同学进行了读书交流分享。

张於从封面设计和色彩美学的角度出发,将大家带入这本由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所写的治愈系小说《焦虑的人》。她从书中运用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入手,详细分析了此书情节与反转的巧妙之处,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讶。张於结合自身实际,从“所处之境,所遇之事”“已有和未有”两个方面探讨关于焦虑的来源,并给出缓解焦虑的办法。她认为,如果像书中人物那样遇到艰难的处境且冒出同样糟糕的想法,请三思而后行!因为你可能还有重生的机会,因为你或许并不孤单,请一定相信“所有的为时已晚,都是恰逢其时”。

魏琳心从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论入手,为同学们介绍了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她从“亡灵视角”“以死观生”两个角度分析,认为该书借死者杨飞的视角再现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各种荒诞现象,突出了“以荒诞讲述荒诞,以荒诞击穿荒诞”的思想主题。魏琳心重点将书中各类新闻事件与当下的全媒体时代相联系,并结合相关文献,剖析了余华直接择取真实新闻事件的写法,认为其根源并不是艺术想象的匮乏或偷懒,而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存真”。她推荐大家深入阅读余华的作品,感受文字中那种“如自然般流淌”却又“触及心灵深处”的独特魅力。

张安琪为同学们带来了“寻找本真的自我——析《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主题汇报。她先介绍了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主旨,然后转入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的形象分析。她指出两个人物个性迥异,既冲突又互补的关系象征着“理性”与“感性”的两种人生,两人也最终通过对方相互弥补、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她提到,艺术天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促使歌尔德蒙释放心灵、得到自由,并从人类之母的形象中找回真正的本性。此外,她鼓励同学们也可以从宗教历史的现代精神或老庄哲理思想等方面对文本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

樊继开为同学们分享了阅读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作品《相约星期二》的心得体会。他认为,书中谈论的家庭、感情、金钱、婚姻等主题与同学们今后的人生密切相关,认真品读书中的哲理,将有助于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人生困惑。在剖析莫里和米奇两个主要人物时,他以经典段落的细读与对话,带领大家进入作品所涉及的不同人生境遇,使同学们获得了深刻的人生启示。他强调,在为人处世上要“儒道兼济”,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并敢于表达情感,从而在未知的生活中获得人生真谛。

在同学点评环节,大家积极讨论,勇于表达见解。刘铭野、张逸、张梦瑶、于嘉辉分别对四位同学所分享的内容进行评价,他们既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又联系所学知识,从主题、叙事、审美、生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解。

最后,班主任杜智芳总结本次读书会活动。她以“打开心灵之门”为题点评此次活动。她表示,同学们构思巧妙、设计多样,在讲解技巧上有了较大提升:或从文本封面的色彩美学入手,或从作品的社会评价切入,或围绕段落篇章展开细读。她指出,同学们已经开始自觉关注研究视角,并建议同学们结合相关理论,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地阐发文本。

此外,杜智芳鼓励同学们将纸质文本阅读与电子文献笔记相结合,不断地积累论文写作资源。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逐步拓宽视野,养成从理论出发的思维习惯,积极寻找阐释文本的方法,多读一些理论专著,在经典阅读中浸润心灵、滋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