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学院“参观河大旧址,赓续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实践团踏上河南大学在洛阳嵩县和栾川弦歌不辍的抗战办学之路,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接受爱党荣校精神的洗礼,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河南大学开封明伦校区校史馆,根据校史馆的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回顾我校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办学历程。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的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了解了我校在潭头的办学历史,回顾了河大师生坚持科研和办学的事迹。当听到“潭头惨案”的时候,团队成员们不免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敬佩先辈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
我们回顾历史,更要铭记历史。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大王庙村办学旧址进行参观。成员们发现,这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村里的老房子依旧保留了当时的河大女生宿舍以及新建了“明德”“新民”“至善”校训四合院。大王庙村依托当地传统村落资源,融合河大办学历史,如今它已成为全国古村落3A级旅游景点,深入拉动当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
实践团成员在河南大学校友吴建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校在嵩县的办学旧址纪念馆。吴老师为大家动情且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人文掌故,着重介绍了“院生”名字的由来和眼科教授张季平凭借高超的医术使病人复明等故事,展现了河大师生和当地群众的鱼水情深。
细雨蒙蒙,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嵩县一高,向高中学生宣讲我校的烽火办学路。成员们依托走访调查和网络搜集整合大量资料,以PPT和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河南大学在抗战时期在潭头和嵩县财神庙的办学历程和人文事迹,希望以此增强嵩县青年学子对于我校流亡办学历史的认识,弘扬河大精神,树立河大形象,引导当地青少年学生珍惜学习时光,磨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坚强意志。
本次实践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河大师生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我校得以在抗战硝烟里成长,在艰难困苦中重生。面对挫折险境,河大师生毫不畏惧,将课堂作为战场,把读书当成战斗,为赓续中原文化、传承中原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团成员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勇于担责,敢于挑战,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敦品励行,积学储宝,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