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大读中文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魏清源:谁是周总理接见的河大中文学子?
2021年09月05日 22:02 作者:魏清源 返回列表

一、照片的诞生

百年河大,历尽磨难,饱经沧桑;河大百年,辛勤耕耘,桃李芬芳。滔滔黄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哺育了河大;广袤中原,以她丰厚的土壤,滋养了河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枝散叶后仅余中文、历史、外语、地理4系的开封师范学院,在一代代河大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努力下,终于重铸辉煌,在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再次成为高等教育国家队的一员。近110年的奋斗历史中,有太多的先贤值得我们缅怀,有太多的画面值得我们记忆。“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我校师生”,就是所有河大人应该铭记的历史画面。这个画面记载了河大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体现了周总理对河大师生的热情关怀和鼓励。

三门峡黄河大坝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于1957年4月13日破土动工,1961年4月竣工。当时的施工条件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施工机械很少,土石方全靠车拉肩扛,施工需要大量人力。1959年10月11日晚,河南大学(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56、57、58、59四个年级共1240多名学生在系党总支书记傅钢、开封师范学院院长助理兼中文系主任钱天起带领下,从开封乘坐火车出发,前往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当时的火车,时速很慢且沿途站点繁多,他们于12日很晚才到达三门峡。稍事休息,第二天便上了大坝建设工地。

三门峡大水坝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中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水利项目,从酝酿决策到规划编制,从技术设计到机构组建,从工程开工到两次改建直至正常运行后综合效益的发挥,自始至终凝聚着周恩来总理的心血。为解决工程遇到的重大难题,1959年10月12日晚,周总理第二次来到三门峡,随同前来的有水电部、石油部、农业部、黄委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及陕、晋、豫、鄂等省的负责同志。他一下火车,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就立即在三门峡交际处主持召开会议。会上,他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汇报,同大家一起讨论三门峡水利枢纽拦洪蓄水和今后继续根治黄河的问题,并研究了陕、晋、豫三省的水利与运输问题。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两点多。次日早上,周恩来总理来到大坝工地,深入了解施工情况。

历史就是这样地巧合。周总理乘坐的小车停在通往大坝的临时道路上,下车后,他在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和水电部领导的陪同下,一边听着工程指挥部领导的情况介绍,一边前行,正遇上行进在这条道路上的河南大学师生。看到总理到来,“工地上一片欢腾,人们有的鼓掌,有的招手,有的欢呼,有的跳跃……,周总理面带笑容,兴奋而稳健地走到我们中间。同学们个个欣喜若狂,都伸出热辣辣的双手,争着和总理握手。”(56级学生周昌维《难忘的时刻》)随着新华社记者照相机轻微的“咔嚓”声响,一张河南大学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珍贵照片诞生了。

35BAA

能够与全国人民敬仰、爱戴的周总理交谈、握手,这是莫大的荣耀。此后的河南大学中文系师生,一直沉浸在受到总理接见的幸福回忆中。与总理握过手的58级二班学生牛登云,“信手捡起几片树叶,小心地放入翻腾的河水中,祷念着:漂吧,漂吧!漂回千年铁塔,以叶传书,向可爱的母校师生报个喜吧”;(牛登云《难忘的瞬间》)与总理握手并交谈的56级八班学生何毅然,“激动得不能自已,好像体内注入了长效兴奋剂,格外振奋,竟致一眼不合地连续工作了四天三夜而不知困倦”;(何毅然《难忘的时刻》)刚刚毕业留校工作随队来到三门峡的青年教师宋应离、周鸿俊、王宗堂,当晚挑灯夜战,合作写出《亲切的会见,巨大的鼓舞——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工地接见参加劳动的开封师院师生》,三日后在《三门峡日报》刊出(2021年8月23日17:54分文章写到这里时致电宋应离老师落实)。然而人们似乎忘记当时有记者拍了照片,也不会有人想到去找寻这张照片。

二、照片的回归

25年后,1984年5月15日,开封师范学院在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之后,正式恢复“河南大学”校名。遵照省委指示,1985年9月,学校要隆重举行河南大学建校73周年的活动。在校庆的准备工作中,时任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的张振江老师在整理这段校史时,看到了1959年10月23日《开封师范学院报》第一版登载的《周总理在三门峡工地勉励我师生参加生产劳动》一文,为弥补没有当时图片的遗憾,完善图片资料,他翻遍了当年的报刊文献,终于找到了一本三门峡水库劳动的画册,其中有一张周总理接见学生模样的劳动者的照片。因此照中被接见者都戴着劳动用的肩垫儿,因而无法从校徽上判断是否河大的师生。但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特征以及我校师生当天接受周总理接见的事实等因素,他还是将画册中的这张照片“秘密”请到了河南大学校史之中。多少年来,这张照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河大人,在各种宣传渠道中为河南大学争得了荣誉。(参见时勇《周总理“到”河大的前前后后》,2002年)然而这张照片中与总理握手的究竟是不是河大师生,由于始终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张振江老师的内心一直压着沉重的包袱。2002年河南大学90周年校庆前夕,再次负责整理校史资料工作的他,经过再三考虑,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决定将这幅未能证实的图片取下,以了却多年的心病,并将这种情况和自己所做的决定告诉了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时勇同志。

1C157

时勇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委会理事,担任《河南大学报》美编、摄影记者26年(2018年3月不幸去世)。他长期参与河南大学的新闻宣传工作,学校的几乎所有重大活动,都有时勇忙碌的身影,都有他拍摄的摄影作品。他不仅为学校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珍贵图片,而且还非常关注学校的历史。他以挖掘河大老照片为乐趣,系统地整理了河南大学百年的老照片,先后出版了《与世纪同行:河南大学90年》《百年河大》《百年镜像》等图书,因此他对《周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我校师生》这幅图片非常熟悉。1997年4月26日,河大《中学语文园地》编辑部举行庆祝创刊25周年座谈会,时勇作为摄影记者出席了会议。与会的还有许多中学教师、该刊物的作者等有关人员。当天中午在二招餐厅用餐时,出于职业的习惯,时勇和同桌萍水相逢的代表们谈到了河大辉煌的历史,扯到了周总理在三门峡水库工地接见河大师生的往事上来。意想不到的是同桌的一位老师竟然就是水库劳动的参加者,竟然就是周总理当时接见过的中文系学生代表,更想不到的是他断定照片中和总理握手的人就是他——漯河市高中语文教师、中文系58级9班学生李荣庚。李荣庚老师还激动地回忆了当时的情况,他说:“我和宋效贵、甘玉兰等同学荣幸地作为代表来到总理身边。当时总理正和一位四川口音的女同志交谈,看到我们后,总理转向我和宋效贵(甘玉兰后到),经工地指挥部的同志介绍,总理和我们一一握手问候。当时我激动万分,深情地仰望着总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脸却憋得通红。还是总理先开口:‘你们辛苦了!’我们才说:‘总理辛苦。’总理还嘱咐我们说:‘回去代我向同学们问好,感谢大家支持大坝建设’……。”(见时勇《周总理“到”河大的前前后后》,2002年)当时勇把上述情况告诉了张振江之后,张振江才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对这张照片的真伪不再纠结,这张照片才得以继续保留在校史之中。

三、照片的困惑

历史有了记载才能传之后世。史前文明的传承最早用图画,文字产生之后,传史主要使用文字。1839年,利用光学成像原理记录影像的照相机发明出来之后,图片在记录历史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即使是在有了录音、录像设备的今天,图片的记实作用也并没有减弱。新闻图片的优势,在于以其形象性从视觉上和心理上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文字相比,新闻图片的客观性、真实性更强,但其全面性、详细性则不如文字。就《周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我校师生》这幅图片来说,新闻的六要素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等,仅从照片上很难看出来。因此,我们今天审视这张图片时,免不了会有很多困惑:

困惑之一:周总理接见这些人的具体地点是哪里?

困惑之二:周总理接见这些人的详细过程是什么?

困惑之三,周总理是在什么时候接见这些人的?

困惑之四:周总理接见的这六个人究竟是谁?

其中第一个困惑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无论是从图片的背景,还是从照片中人物装束、事后的新闻报道,都可以确定周总理接见我校师生的地点是在三门峡的水库大坝建设工地上,这是没有争议的。

周总理接见时的具体过程,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也可以大致梳理出来。

8:30分左右,总理在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钱正英陪同下走向大坝,不时地同夹道欢迎的人们点头、握手。他走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傅钢面前,仔细端详着他胸前的校徽,和蔼地问:“你们都是开封师范学院的?你做什么工作?”傅钢同志回答说:“我做党的工作。”总理点点头,又问钱天起做什么工作,钱天起说:“我是中文系主任,我们这次是来参加劳动的。”总理又关切地问,什么时间来的,来了多少人,劳动多长时间,钱天起一一作了回答。总理听后笑着说:“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啦!”总理看到了站在旁边脸涨得通红的甘玉兰,就与她和另外几位同学握了握手。总理看到在高空作业的工人,向他们挥手致意,还向大坝上的工人询问了一些问题。这时好多闻讯的同学围了过来,总理热情地伸出双臂同大家握手,并笑着说:“你们都是开封师范学院的,我刚才见到你们的老师和领导了。你们来劳动,很好。现在可以学点水利,回去以后好好学习功课。又能劳动,又懂水利,将来去教中学生就有东西可讲了。”同学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总理非常了解大家的心情,一个又一个地与同学们握手,用亲切的话语向同学们表示慰问。10:00左右,总理乘汽车离开了工地。(参见樊国强《幸福的时刻,幸福的回忆》,载《资治文摘》2015)

至于周总理接见师生的时间,虽然后来的文字材料记述并不一致,但经过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并不很难。1982、1992年两个版本的《河南大学校史》以及2002年出版的《河南大学大事记》中,都把周总理接见河大师生的时间写作“10月30日”;现在三门峡大坝宣传栏里这张图片下面的文字说明是则是“1958年4月”(王学勤女儿2019年参观三门峡大坝时所见)。但宋应离等三位老师在《三门峡日报》上发表的《亲切的会见,巨大的鼓舞——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工地接见参加劳动的开封师院师生》、1959年10月23 日《开封师范学院报》刊登的《周总理在三门峡工地勉励我院师生参加生产劳动》、中文系教授李嘉言日记所写的中文系师生去往工地的日期、中文系被接见学生的回忆文章……,太多的材料可以证实,这个令人难以忘记的日子是:1959年10月13日。(对这个时间,文学院武新军院长《周总理对中文系师生说了什么》一文有详细的考证)

其实,对于文学院和河南大学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照片中周总理接见的是不是河南大学中文系师生,如果是,他们又都是谁?如果照片中的总理接见的不是河南大学师生,那么这张照片就与我们学校没有了关联。

按照时勇文章的记述,中文系58级九班学生李荣庚“断定照片中和总理握手的人就是他”以及同班同学宋效贵、甘玉兰,似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但我们从李荣庚其后的话语和他1999年写的回忆文章中,却又看到了对这个结论产生怀疑的理由。李荣庚在1999年所写的《难忘的会见——忆1959年周总理亲切接见河大师生》(《河南大学校友通信》1999)中,详细回顾了与同学一起跟总理握手交谈的情景,却没有一句明确说图片上与总理握手的就是自己。不论在时勇的记述里,还是在李荣庚的文章里,李荣庚也都没有明确说明照片中其他人的名字(他提到了宋效贵和甘玉兰,但没有说明照片中哪个是宋效贵,哪个是甘玉兰)。按照人们的心理,与总理握手是人一生中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如果握手的是自己,他一定会明确说出的,也一定能够指出哪个是宋效贵、哪个是甘玉兰。笔者以为,中文系1200多名师生都在大坝上,总理一定是一路前行,一路与师生甚至其他人握手并交谈,李荣庚、宋效贵、甘玉兰与总理握手之后,总理不会不理会路边聚集的师生,径直前去。他一定会与其他师生握手并交谈的。记者拍下的一定不只一张照片,只是事后选择刊登发表的这张照片,并没有李荣庚等人。但照片上的人应该也是李荣庚认识的我校学生,所以李荣庚对时勇说的可能是“跟总理握手的就是他们”,时勇一时过于激动,忽略了“们”字,错以为与总理握手的就是李荣庚“他”自己。

四、照片的人物

2016年4月,文学院党委书记葛本成、院长李伟昉找到已经退休多年的我,说2023年文学院将举行建院百年的庆典,为迎接院庆,希望我负责筹备院史展览馆的建设。作为一个在文学院工作了40多年的老教师,没有理由拒绝院领导的信任。从承担这个任务一开始,我就意识到在校史馆展出的《周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我校师生》,对于将来的文学院院史馆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一张图片,说她是“镇馆之宝”也不为过。历史的灵魂是“真实”,这张照片能不能在将来的院史馆中展出,必须确定照片中周总理接见的是不是我们河南大学中文系的学生。

我首先想到的是拜访曾经担任过中文系副系主任的王芸老师。她是中文系56级的学生,按时间她应该参加过三门峡的那次劳动锻炼。到王老师家说明来意后,王老师却告诉我,在1957年初,她以共产党员的身份,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汇报“大鸣大放”运动中出现问题的信,在随后的反右斗争中,她被免除了年级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受到“保留学籍,劳动察看”的处分,并没有随年级同学去三门峡建设工地,而后随58级学习,于1962年毕业留校工作。她给我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她听说甘玉兰同学与周总理握过手,二是张豫林老师应该知道一些情况。

几天后,在校园见到张豫林老师(56级学生,留校后一直在中文系任教),我向他了解当时的情况,他说自己保存的有周总理接见中文系师生的这张照片,答应回家后找出来给我。一周后,当我们又见面时,他却很遗憾地说,翻遍家中所有地方,照片没能找到。我随即翻出手机里保存的总理接见中文系师生的图片,让张老师辨认照片中的人物,张老师说他都不认识。此后我又让同是56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的王中安、张永江、邹同庆三位老师辨认,结果仍然令人失望。

2019年4月16日,我在浏览河南大学新闻网时,发现了时勇所写的《周总理“到”河大的前前后后》一文,当看到文中“意想不到的是同桌的一位老师竟然就是水库劳动的参加者,竟然就是周总理当时接见过的中文系学生代表,更想不到的是他断定照片中和总理握手的人就是他——漯河市高中语文教师李荣庚(中文系58级9班毕业生)”这一段话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它说明图片中总理接见的确实是中文系的学生,这样这张照片就可以在院史馆里展示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精力都放在了搜集其他与文学院院史有关资料和撰写《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史》上,没有再关注这张照片。

文学院院史馆的建设牵动着文学院每个人的心。新任文学院院长武新军也非常关注周总理接见中文系师生这张照片。他找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有关这张照片的文章,经过认真分析,也发现了照片中与周总理握手的人很可能不是李荣庚。我们两个决定再想法联系甘玉兰来予以证实。王芸老师用微信发来了甘玉兰的电话号码,2021年8月13日,笔者给58级甘玉兰同学去电,一连三次,都在通话中;晚上终于通话成功,请求加微信,把照片发给她,但她说不会用微信,同意第二天等她女儿回来后,帮她加上我的微信。8月14日下午,接甘玉兰来电。告知我的微信号码后,由她女儿协助,添加微信成功。当即将照片发去,请其辨认。同时给我的漯河市同班同学王秀根打去电话,请他到漯河市教育局等他认为有可能的单位,打听李荣庚的消息,尝试直接联系李荣庚本人。8月15日上午10:00,向甘玉兰询问结果。她说照片中的人没有她。当时他与傅钢书记、钱天起主任、王亚平副书记、宋应离老师等最早与总理交谈握手,之后没有再跟随总理前行。由于年代久远,照片中其他人已认不准。接着,王秀根来电,漯河市教育局、人事局等单位都打听不出李荣庚的信息。我即向武院长汇报了上述情况。武院长不无惋惜地说:“既然这张照片不能证明与中文系师生有关,院史馆里恐怕就不能用了!”

我特别不甘心。有那么多翔实的文字材料证明周总理确实在三门峡大坝上接见了我们中文系师生,如果因为我们不能证实照片中的人物,使得这张照片最终不能在院史馆中展示,对于文学院乃至整个河南大学来说,都会是很大的损失。我静下心来,重新梳理一下事情的头绪,决定继续从李荣庚、甘玉兰的同学里寻找线索。我打开电脑里已经完稿的《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史》,使用Word文档的查找功能,来到“62届毕业生名单”页面,面对着418个名字,我一个一个地看下去。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牛登云”,他是河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与我夫人是同事,我们很早就认识。我马上让我夫人找出附中退休教师电话簿,很快找到他的电话号码。8月15日下午,打通了牛老师的电话,说明了我想了解的情况。牛老师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异常惊喜,他说:“你可找对人了!”然后他说,周总理在三门峡大坝上接见的就是他们同班的六位同学,他手里就有这张照片,是六人中的王学勤同学在一个博物馆发现后,请馆领导给了她一张底片和一张14寸照片,王学勤又洗了几张,给五位同学每人一张,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由于牛老师不会使用微信,我请他把周总理接见他们的具体情况形成文稿。因疫情防控不能到他家里,约定第三天上午到他所住“九鼎雅园”小区南大门外会面。

我满怀期待地等到了8月17日。上午10:20分,驾车赶到九鼎雅园南大门外。稍顷,牛老师手拿一个塑料文件袋走出院门。多年未见,已85岁的牛老师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激动地握手后,我迫不及待地让他打开文件袋。他从中拿出一张照片和三页稿纸。看到照片的那一刹那,我惊喜地差点流出热泪。就是她,就是她!就是和我手机里那张一模一样的照片!多少年了,事情终于要水落石出了!我激动得不知道说了多少声“谢谢”,才想起让牛老师告诉我照片中的人物。牛老师左手拿着照片,右手食指指向照片中的人物,说,正与总理握手的叫张怀顺,挨着张怀顺的女同学是王学勤,王学勤旁边的另一个女同学叫王凤英,张怀顺后边只露出面部的就是他。他与总理握手后主动后退一步,张怀顺才能到跟前与总理握手。挨着牛老师的另一个同学是周建民,最边上的男同学叫黄世森。他们六个都是中文系58级二班同学。他接着说:“周总理接见我们的具体情况,我都写好了,你可以拿回去看。”说完把他写的《难忘的瞬间》文稿递给了我。

15232

2B81C

牛登云《难忘的瞬间》手稿

告别牛老师后,已是17日10:50分。为了让大家早点知道这个喜讯,我当即拨打了武新军院长的手机。可能武院长当时有事在身,通话被取消。11:05分,我刚到家,武院长的电话打来,我把事情的结果告诉他后,他也很激动。我们约定第二天到学校当面向他汇报,并把照片和牛老师的文章给他。

当天晚上,我努力让自己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又想怎么样才能让上述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我想到了牛老师给我的王学勤老师的电话号码,当即拨通了王学勤老师的电话。自我介绍之后,我们互加微信成功。我请她简单介绍一下总理接见时的情况、总理跟同学们说了些什么、照片中出现的几位同学的名字和照片发现的过程。我有意没有告诉她已从牛登云老师那里了解到的细节,是想等王老师回复后对照一下两个人的回忆是否一致。8月23日上午,王老师用微信把她保存的照片和写的《一幅老照片的追忆》发来,我立即打开文件,看到她所写的照片中人物与牛老师说的完全一致。我再对比一下85岁的牛登云老师,其个头、面庞与照片中露出的面庞何其相似!下面这张毕业照上的王学勤老师,几乎与照片中的王老师没有什么变化;2008年他们同学聚会时的合影照上,依稀还能看到张怀顺、王凤英两位老师的风采,我如释重负,终于彻底放心了。

A8E1

F9E7

近年的王学勤

1338A

14436

王学勤《一幅老照片的追忆》手稿

2EAF4

2008年的合影

这意味着长达几年时间的《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我校师生》这张照片的“证实”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可以郑重地告诉世人:

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河南大学中文系师生是不争的事实!

周总理接见河南大学中文系师生的时间是1959年10月13日!

照片上周总理接见的六位中文系学生从右至左分别是王凤英、王学勤、张怀顺、牛登云、周建民、黄世森!

2C65F

周总理对我们的关怀和鼓励,将会永载文学院和河南大学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