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孙先科、李伟昉、张先飞三位教授学术成果入选河南社科名家文库。
“河南社科名家文库”的设立和评选,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更加有效地发挥社科理论研究服务全省大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河南社科名家”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社科工作者投身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实践。
全院师生深受三位教授鼓舞,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增砖添瓦。
孙先科
孙先科,河南省台前人,文学博士,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郑州师范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河南省批评家协会副主席。是“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社科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当代小说研究;特别是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孙教授对新时期小说的跟踪批评、深度话语的理论阐释等方面,都为后来许多研究者提供了既新颖又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写作路径。多年来,孙教授笔耕不辍,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万字,其中CSSCI收录31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另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省部级奖励2项等。
孙先科教授多年潜心学术,上下求索,精准把握学术研究动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其代表性研究成果入选“文库”并汇集成《河南社科名家文库——孙先科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南社科名家文库——孙先科卷》汇聚了孙教授多年研究成果的精华,共收录了3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向读者展现了经典作家研究、经典作品细读、小说思潮研究和批评范式研究。书中,孙教授将其学术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批评时期、历史化转向、贯通“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新尝试。同时他还以散文式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成长背景、学习经历以及对学习和科研的感悟、思索。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我走到文学研究的这条路上来,是选择,也是宿命。天分所限,尽管孜孜矻矻,所作所成仍然绵薄。所幸的是,我做了自己愿意和能够做的事,而且至今还乐此不疲。”
《河南社科名家文库——孙先科卷》展现了一代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更体现了一代中原人的出彩华章!
李伟昉
李伟昉,文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2018年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领域第一个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教学名师,首批“河南社科名家”,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持主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比较文学”,主持主讲国家级视频公开课“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7部,译著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河南社科名家文库——李伟昉卷》汇聚了李教授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的精华,共46万余字,收录了李伟昉38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内容囊括了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哥特式小说与莎士比亚接受研究﹑作家作品与流派阐释,以及李教授的学术成长历程﹑他对学习和科研的感悟与思索。字里行间流露出李教授脚踏实地﹑扎实严谨﹑深入专研的作风与学风。
李伟昉在比较文学领域的专研与实干,不仅在于学科建设层面上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不仅在于学术层面上扩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更不仅于在国际交流层面上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学交流,而且更在于因为文学的研究就是对人学的研究,所以李伟昉的研究成果在跨文化视域下增强了人们对普遍人性的认知,对他人和差异的尊重﹑理解与包容,增加了人们生命的温度和强度。《河南社科名家文库——李伟昉卷》是新世纪丰富国人精神生活的饕餮盛宴。
张先飞
张先飞,男,1971年6月生,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家二级教授、博导、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河南大学学报》(CSSCI)副主编。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全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张先飞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文学渊源、五四文学思潮、周氏兄弟研究,被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誉为“能够代表新一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展方向的学术新人。”先后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人民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人”的发现:“五四”文学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源流》《“人的文学”:“五四”现代人道主义与新文学的发生》《“人”的觉醒:现代中国文学“人学”思想探源》系列专著三部。主持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校教师基金项目、日本政府博士奖学金项目等。荣获教育部第六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二等奖。
《河南社科名家文库——张先飞卷》凝聚了张教授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精华,共34万余字,内容涵盖“五四”文学“人学观”的理论思考,触及“五四”作家“人间性”“人学”解剖,延伸至对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的形而上追问,以及呈现张教授的学术成长历程和对学术研究的感悟与思索。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跨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文库”收录的成果以学术方式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提升人民的人文学术意识,并成为引领未来的精神旗帜。在此背景下,“河南社科名家文库”的汇编出版意义重大,而《河南社科名家文库——张先飞卷》的出版更是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为学术研究前沿拓宽文学研究视野,为新时代奉上一部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