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3:00-5:00,文学院2019级“明德计划”实验班读书会在线成功举办。班主任陈丽丽老师应邀参加活动,班长杨争担任本次读书会的主持人。全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表现积极。
读书会分为“五分钟速讲”“专题主讲”“无障碍讲堂”三个部分。在“五分钟速讲”中,董垚妤结合具体文本,归纳出当代文学中怪胎隐喻的四种类型:传统文化没落、畸形父母关系、社会生存困境和人类动物属性,认为怪胎意象暗示了当代作家在传统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对文化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关注,以及对种族繁衍的焦虑。李罗希讲解了“语言的任意性”的两个表现:能指与所指结合的任意性;及其划分的任意性。随后,他又分别举例进行了说明。同时,他也提到语言的任意性并非是绝对的,如象形文字、拟声词等。最后,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给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语言的任意性。蔡可儿分享了《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一书。她介绍了西方传统思想与女性思想之间的关联。在呈现社会与政治思想中女性历史的同时,作者反思了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政治冷漠与女性主义的极端激进。这种反思,对中国当下的女性问题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胡巧分享了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一书。作者介绍了疾病如何在社会演绎中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其本质是认知错位。在延伸拓展部分,胡巧同学谈了文学作品中的疾病叙事,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了当下疫情中的疾病隐喻。最后,她再次强调揭示、批评隐喻的目的是摆脱隐喻。张海楠做了题为“我眼中的溥仪”的分享。她从五点来分析溥仪童年经历对其性格的影响:母爱的缺乏使他形成了多疑的性格;严格的封建帝王教育影响其复辟思想;宫廷太监影响其狂妄自大、喜怒无常性格的形成;明黄色影响他独尊意识的产生;庄士敦使他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为其后来“借外力”复辟的思想打下基础。文奕涵做了“一些有意思的成语”的分享,介绍了博士买驴、惨绿少年、冬日可爱等成语的由来和意义。她认为成语是语言的活化石,值得我们重视。在“专题主讲”中,罗小昂讲解了“《汉书·艺文志》与目录学——兼论马、班异同”,他先从古书对读说起,向大家系统介绍了汉书与史记的异同、汉书作者的世系、艺文志的题解与地位、艺文志序的注读等内容,旁征博引、语言生动,还充分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打通了课内外界线,充分挖掘了大学课堂的教育资源。在“无障碍讲堂”中,张睿卿和大家共同分享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
为了激励同学们认真准备、积极参加,读书会设置了“评优”环节,经随机抽取的十位同学打分,文奕涵和胡巧在众多优秀者中胜出。班主任陈丽丽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大家通过线上读书会,不仅提高了能力,而且把刻苦学习的劲头从学期延续到假期,相信同学们通过寒假的不断努力,会使自己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