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专题讲座第二期:《汉语史上的语序变化》
2025年11月08日 15:45 作者:文学院 责任编辑:陈卓凡 返回列表

11月7日晚,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杨永龙应邀于文学院一楼演大教室开展题为“汉语史上的语序变化”讲座,文学院师生踊跃参与。此次讲座旨在通过专家的视角,深入探讨“汉语史上的语序变化”的核心理念与实际应用。

讲座伊始,杨永龙教授以“语言接触与汉语演变”为核心线索,结合自身深耕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积累,首先梳理了北方汉语与阿尔泰语系的深度接触背景——从阿尔泰民族入主中原的历史语境切入,分析了这一接触对汉语语序、语法规则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补充了汉语与梵语的间接接触案例,阐释其对汉语发展的辅助作用。

杨教授抛出“汉语是否经历过语序类型演变”“汉语史上接触引发的汉语语法演变有哪些”两大核心问题,他指出,汉语史上确实经历了一定程度的SVO到SOV的演变。之后又阐述六朝译经和元代文献中逐渐演变为“X+似/也似+NP/VP”结构(如“飞也似跑”),这种后置词用法与阿尔泰语系的语序特征高度相似。此外,假设连词“时”“后”“呵”以及目的构式“VP去”的兴起,也反映了语序类型的演变趋势。

此外,目的构式“VP去”的演变也反映了语言接触的影响。通过对《老乞大》不同版本的比较,杨永龙教授发现,元明时期“VP去”结构在北方方言中占主导,而清代以后“去VP”在南方方言中更为常见,这种分布差异与历史上北方阿尔泰语的影响密切相关。通过实例对比、文献佐证等方式,引导听众思考语言接触与语法变迁的内在关联。

讲座尾声,在场教师与杨永龙教授共同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场聚焦汉语历史演变的学术交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