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学科淬炼:马克思主义赋能新文科建设”分论坛
2025年05月20日 08:59 作者:杨海澜 韩左辉 姜思宇 责任编辑:金子桢 返回列表

5月16日下午,“知行合一 勇做新时代青年先锋”——第三届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论坛分论坛一“学科淬炼:马克思主义赋能新文科建设”在文学院209会议室举行。兄弟院校师生、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师生到场参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指导教师侯春林、史晓林担任点评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团支书郭明月主持。

史晓林向兄弟院校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她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新文科建设的紧密关联,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新文科建设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实践的过程,离不开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她期待未来开展更多交流活动,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华中师范大学校团委学生副书记陈晨从理论基础、实践动力以及价值方向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新文科建设的引领作用。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辅导员李乾结合自身经历,从学术研究和学生工作两个角度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学术上引领范式重构,提供研究支撑、推动实践创新、平衡技术与人文,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武器。

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习协会指导老师查云龙结合马克思主义医学人文教育的背景,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表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确保医学人文教育方向正确的关键。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陶青青从基础、提升、突破和升华四个阶段就马克思主义帮助新文科生提升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赋予我们应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郑州财经学院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唐金伟从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和未来展望三方面分享马克思主义如何赋能新文科建设。他表示,高校学生社团应深化“马学为魂、文理交融、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让青年在回应时代命题中彰显文科价值。

与会学生代表结合自身情况,从社团育人、实践研学以及学校活动等方面切入,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我的文科故事”等进行分享,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思考与探索热情。

侯春林以马克思主义何以赋能新文科建设、以及新文科建设何以反哺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作总结发言,点明新文科建设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秉持问题导向,加强实践环节。

活动尾声,参会师生参与“词海辨玄机”游戏。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互动,将关键词巧妙融入了新文科相关内容,让师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新文科建设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