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政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
2025年04月22日 21:03 作者:宋姗姗 莫其璟 责任编辑:肖文清 返回列表

4月20日上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汪政应邀于河南大学文学院二楼A209会议室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我们如何对待文本”的讲座。讲座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敏主持。

会议伊始,汪政教授感谢了文学院的邀请,他表示,河南大学文学院传承百年,在教育环境和师生素质的培养方面令人钦佩。随后他指出,文本是阅读与研究的基础,如何正确对待文本是文学院学生理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汪政教授认为,有四项基本的原则是我们在对待文本时所需要遵守的:第一,文本阐释应当协调批评家与读者,不能迁就主体的思考,亦不能无视客体的发展;第二,文本解读要抓住文本的价值、知识和话语三方面来进行,而非对立文本的内部外部;第三,必须有敏感的文体意识。文体的本质是人们的表达方式,随着人们表达得发展而不断突破,在写作上要遵守文体的秩序,在批评上要以文体的标准判断;第四,依据契合文本,依据客观环境,综合利用文学批评的方法,方法重点不在新旧,而在使用,要做到“知行合一”。

谈及文本的过去与现在,汪政教授从注重文本的初始与考虑文本历史性的必要性展开论述。以西方音乐界兴起的“原本演奏”为例,他提出,我们要从古典阐释学的角度去尊重原始创作,同时也要了解作家作家的生活,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针对当今文本解读与创作存在的问题,表示,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人本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人本,是文本的根本,通过阅读塑造出来的人物逼真、丰满、生动、独特才是判断文本阅读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在文本的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平衡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注意点到为止,同时也要明确解读的边界感,不进行过度诠释;他以桐城派将声音放到与义理差不多的历史高度为例,强调文本是声音和书写的结合体,声音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现实中文本阅读的发展情况,指出,在如今这个新媒体盛行的图像世界,泛文本的批评推动了文学批评的转向。对此,他表示,我们更要打破文本的封闭性,破除对文本的盲目崇拜,注重文本批判的主体性,由此推动文学的高质量发展。

在讲座的最后,由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新军为汪政颁发荣誉证书,对汪政教授的此次讲座表示感谢,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