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现当代文学党支部举办“传灯”系列党建活动第一期
2024年11月27日 13:45 作者:张雯秋 责任编辑:杨海澜 返回列表

以党建促学术,以学术带党建。为响应学院党委号召,创建文学院自有党建品牌,现当代文学支部联合教研室举办“传灯”系列党建活动。该活动拟邀请本支部教师讲述“大先生”事迹,以期庚续学脉、传承精神。

“传灯”第一期于11月21日下午在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举行,邀请本支部教授刘涛主讲《保持进入历史的独有方式——刘增杰现代文学研究的“史料独立”意识》,刘进才、李敏等教师代表发言,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由支部书记杨希帅主持。

刘涛详尽介绍了刘增杰先生治学的四个方向,即解放区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刘涛指出,虽然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只是刘增杰先生学术研究的一部分,但它却处在最基础性的位置,是起点,更是基石。

刘涛进一步谈及史料的意义,他认为一部现当代文学研究史,就是一部现当代文学史料学的发展史。作为第二代学人,处在现代文学史料意识由隐到现的转换阶段,刘增杰先生在整个现代文学研究转向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立意识。此外,刘涛认为河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能够得到学界认可,与刘增杰先生参与丛书编纂工程,尤其是同王瑶先生的师生情谊密切相关。这一阶段的工作也影响到刘增杰老师后来所做的《解放区文学史》一书。生活中的刘增杰先生是温文尔雅的,但又不乏“火气”,而这种“火气”是指向其他人所做的史料研究的问题,比如《迟到的探索》《脆弱的软肋》,是其从学术立场上,无所畏惧地直接指出解放区文学史料研究和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刘涛高度评价了刘增杰先生在“史料学”建设上的成就,尤其是《现代文学史料学》一书,作为研究生教育成果的总结和升华,既有学术专著色彩,又有口语化色彩。

曾受惠于刘增杰先生的师长们通过点滴往事,还原了立体的“大先生”。教授刘进才表示刘增杰先生是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灵魂,是具有“战略思维”设计师:一方面是邀请知名学者来河南大学进行讲学,抓住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培养,因材施教。李国平老师也谈到刘增杰先生的战略眼光,提到了解志熙老师在刘增杰先生的推动下到南京大学攻读博士的故事,以及刘增杰先生在申报博士点及学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杨站军老师讲述了刘增杰先生参加其婚礼温馨故事,说到动情处,眼泛泪光。

作为后辈的青年教师亦谈及自己的感想。孙浩宇则从自身做史料研究的经验出发,认为刘增杰先生的学术研究对其影响甚深。卢美丹认为刘增杰先生的为人与为学皆是后辈的榜样,是一座可供学习的精神丰碑。王丛阳则谈及在国图查阅资料遇到本专业博士生的事,认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史料传统、学术精神仍在传承,并表示教研室有邀请退休教师做口述学科史的计划。

活动最后,支部书记杨希帅做出总结。他认为“传灯”是有感情、有温度的活动,“传灯”是一种传承、一种延续。活动通过刘增杰先生一个人,梳理出河大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与流,更可喜的是,刘增杰先生所开创的诸多研究方向都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