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文学院举办“文学院校友崔道全著作捐赠仪式暨校友座谈会”
2024年10月01日 11:16 作者:周爽 张璟阳 曹依琳 责任编辑:李知涵 返回列表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9月29日上午,文学院在209会议室举办“文学院校友崔道全著作捐赠仪式暨校友座谈会”。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高治军,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一级调研员魏春民,河南工程学院原外联处处长闪惠琴,开封工程职业学院校长乔木,《河南日报》群众工作部记者、前文艺部编辑赵大明,河南教育新闻中心副主任黄发强,河南教育报刊社党政办副主任崔君萍,河南大学副校长张礼刚等贵宾莅临现场。会议由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百陆主持。

张礼刚致开幕词。他提到,这次捐赠不仅丰富文院的藏书资源,更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激励学子不断前行;并围绕文学院的优秀教学成果指出,校友是学校接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他谈到,文院应以此次捐赠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构建铁塔中文共同体,促进学院和校友的协同发展。

武新军代表文学院接受捐赠

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新军代表文学院对崔道全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谢意。他从校友工作层面入手,指出校友对我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各位校友继续关注、支持文学院发展,把学院学科建设推向新高度,助力文院早日创建A类学科。

崔君萍从其父崔道全的经历讲起,着重提到河南大学对父亲悉心培养的恩情,并代表崔道全向学院、学校的培育表示感激,希望河南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早日建成一流学科。

在校友座谈会中,高治军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对捐赠表示真挚感谢,对河南大学表示热烈祝贺。他高度赞扬崔道全的精神价值,指出建设百年新河大、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传承此种精神,希望河大做好教育传承工作,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

魏春民认为授书仪式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内容的传递,更在于文脉意义的传承。

闪惠琴高度评价崔道全书中的河大精神和文院精神,祝愿河大能够再攀高峰。

乔木指出文学院在办学上的传承、积淀对个人乃至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发强赞扬了崔道全先生的初心与坚韧,并提出这种无私奉献的校友精神值得学习。

王明钦高度肯定了崔道全先生不忘初心的精神品质,赞扬了中文学科的发展态势,并希望河大繁荣昌盛。

肖艳提到河南大学校友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期待文院的校友对文院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与支持。

乔石豪表示崔道全所写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的革命精神与新河大精神相得益彰,勉励大家传承这种宝贵精神。

陈旭认为崔道全的文字朴实有力,其为人处事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

魏清源则强调文学院百年的辉煌历程离不开历届校友的不懈奋斗。

张乐林展望未来,期待校友会将继续促进河南大学及文学院的教育工作。

李汶麋自觉受益匪浅,化用海子的诗句表达对母校母院的诚挚感谢以及对在座各位领导、老师的真切祝福。

刘百陆在总结发言中,对各位领导、老师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他将校友比作泰山顶上一棵松,标志着泰山的高度,以此希望校友能为学院发展做出贡献,催生合力。他期待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文学院能继续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推动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双航母建设。

捐赠仪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品传递,更是一次知识和智慧的传承,是前辈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寄托。与会的各位领导、老师也将牢记这份寄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投入到之后的工作与学术研究中去,为母院母校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一直以来,文学院积极探索“杰出人才+团队”人才集聚机制和“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社团+朋辈”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模式,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也将进一步激励文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贡献力量。

崔道全,笔名洧水。1934年10月生,河南长葛南席人。1956 年考入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曾在许昌县任通讯报道组组长,组织采写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的英雄事迹》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所抗大式的农村中学》发表在《红旗》杂志上,组织编写的《今日水道杨》被新华社译为多种文字发向国外,后转业至地方从事纪检工作,1995年退休。著有《南北东西集》《诗品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