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辛永芬团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开题论证会在文学院209会议室举办。会议由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文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武新军分别致辞,文学院副院长杨波主持。
此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山东大学教授张树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永龙、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黑维强、南京大学教授顾黔、浙江大学教授庄初升担任开题论证专家,张树铮担任组长。孙君健、人文社科院院长桓占伟、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百陆、武新军、杨波等出席会议。特邀嘉宾有中山大学教授施其生、河南大学教授张生汉、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汪化云(线上)、兰州大学教授敏春芳(线上)、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孙志波、新乡学院副教授赵祎缺、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吴亮、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共计50多人。
孙君健指出,“方言不仅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原官话,作为中国方言的重要分支,承载着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理解和解读中原文化的重要钥匙。”他表示此项目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座谈会”上的解说精神相一致,希望课题团队认真对待每位专家的意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也预祝项目获得成功,并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
武新军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项目的获得展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的研究实力,这既是一项学术荣誉,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希望课项目组和参研人员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宝贵意见,严控学术标准,恪守学术道德,把握项目进度,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形成高质量的硬核科研成果,为国家和中原地区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第一阶段结束后,与会成员在文学院门口合影留念,并参观我院院史馆。
会议第二阶段由张树铮主持,项目首席专家辛永芬从选题意义、学术史梳理、思路框架和研究内容、预期目标、课题进展情况五大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详细汇报。子课题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乔全生(鲁冰代理)、河南大学教授丁喜霞、河南大学教授段亚广、山东大学教授庄会彬、郑州大学教授司罗红分别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思路框架和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和成果、课题组成员分工等方面进行了课题陈述。
专家论证环节,五位专家分别进行评议。杨永龙在表达祝贺的同时,希望团队能抓紧时间弥补疫情所落下的功课,并注意结项时课题的系统化、宏观性问题,要尽可能与课题设计保持一致。黑维强指出可在原本框架内做减法,要有精品意识,要做更扎实的调查。顾黔指出此项目整合了中原官话研究的诸多学者,将在产出成果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希望团队能根据情况“有所为、有所不为”。庄初升指出,此项目将中原官话各要素会统一体,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融合,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团队要重视陇海铁路线与中原官话的变迁、黄河在中原官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的问题。张树铮在肯定项目重大意义的同时,希望团队就中原官话的分区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使分区更加理想;同时也希望课题组在词汇研究这个学界比较薄弱的环节上能趟出一条新路。
特邀嘉宾发言环节,施其生从突出特点、加强沟通、及时完善三个方面,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要求,并引用生动的例子予以指引,希望团队在研究中能够关注方言特色,突出研究重点。汪化云、敏春芳也分别对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和可行的操作方案。
首席专家辛永芬对专家及嘉宾的意见进行了回应和总结,专家组组长张树铮宣布评议结果,并对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该项目成果的期待,希望课题组继续努力,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