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文学院2021级本科3班在学院二楼语言学教研室举办了第二十五期“新青年读书会”。本次读书会采取对谈的形式,班主任鲁冰及3班全体同学到场参与,活动由班长高佳乐主持。
孙步轩从阿城的《遍地风流》入手,解读了阿城的反英雄叙述的文青小说和小说背后阿城的世俗观。他总结了过往的读书会,表示无论是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还是“新东北作家群”的北方小说,其主题都为“给予一种关注” ,这种“关注”表现出作家对于现实的思考。对谈人张云龙提出观众和读者要注意和尊重每一个形象的复杂性,同时应当尊重体验文本或者事件的“难以言说”,即便其无法“言说”,也不要将其标签化。
丘桂燚分享了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他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出发,探究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围绕着“善与恶”的核心主旨来述说这个悲惨的世界。他通过“冉阿让”一辈和“珂赛特”一代的人生经历,将贫穷、饥饿、黑暗三大因素概括成悲惨的起因。他表示“珂赛特”一代最后结局的故事显示出雨果想要表达的人生不仅仅只是有着悲惨,还有着爱与希望。对谈人张馨玥从从底层女性人物芳汀的视角展开,将芳汀的命运与国家社会问题相结合,表示希望在未来社会不会再有像芳汀一样的悲剧上演。对谈人候一凡从冉阿让犯罪坐牢这一情节出发,将社会的不公对冉阿让的影响与韩国池康宾事件相联系,引发了大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高佳乐从派别角度入手,对悬疑推理小说进行了分享。他总体上以一个大框架、三个小分支的方式展开,主要介绍了本格派、法庭派、社会派、硬汉派和悬疑派这五大派别。他在派别分析中加入了安乐椅推理,叙述性诡计和密室推理的分支结构,完善了悬疑推理小说的内容。对谈人陈紫茵从社会派推理小说入手,表达自己对具有悬疑色彩、兼备人性与温情的推理小说的喜爱,并以中国近年来的悬疑题材电视剧为切入口,对此类题材背景地点大多出现在东北和重庆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深入讨论作品的内涵。
读书会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