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明伦·学术”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开讲。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卫国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未来”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刘进才主持。
刘卫国提出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对于作家、作品、文学事件与现象的评价会因研究者立场、接受的思想学说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存在变动性;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的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他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要取得根本性突破,必然要祛除因为“落后焦虑”产生的“悲凉感”。他表示,在过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反传统”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性,要结合新形势对其做出与时俱进的阐释与更新。
刘卫国认为,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到部分研究中经常存在的“西方中心”现象,主要表现在部分学者夸大了西方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盲目崇拜西方理论,在写作中套用、罗列理论,没有真正切近文本研究。针对这个现象他表示,在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牢记人文学科的职责与使命,牢记时代的新要求,摆脱西方的话语规则与西方标准,建构文学研究的话语权。
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刘涛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刘卫国的讲座视角十分宏阔,能够给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带来更多思考。他希望学术研究能够在学术学问研究的同时增加对于时代话题的关注,加强与现实沟通对话的活力。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