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河南大学文学院“明伦·学术”第二十二讲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进行。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付建舟受邀为我院师生举办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胡全章主持。
付建舟介绍图像符号学理论与个人图像研究的过程,经过“现象观察”,总结出三种主要图像模式,即“呐喊”图像模式、“两面人”图像模式和“自由魂”图像模式。他表示,这三种模式是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来时代主题的历史变迁。付建舟对鲁迅小说集《呐喊》的第三版封面图进行了解读,表示图像中的黑方框可视为“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红色方形,向四周延展而无边无际。他指出黑方形内的红线框和“呐喊”一词使人产生禁锢在“铁屋子”的人在拼命“呐喊”、挣扎,努力挣脱禁锢而获得自由的联想。
付建舟随后分析了徐志摩的《自剖》的封面图,并表示“两面人”图像通常是人物面部左右两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诸如颜色、构形等;从本质上说,是指人物相互矛盾或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最后,付建舟教授分析了“自由魂”图像模式及其重要意义。《呐喊》封面图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呐喊”图像模式,《自剖》封面图开创了“两面人”图像模式,在时代的感召下“自由女神像”催生了“自由魂”图像模式,三者在文学界都产生很大的效应,以至于类似的文学书籍封面图不断涌现。
胡全章对本场讲座作了总结。他鼓励各位同学树立学术自信,努力把近代现代当代打通,做出优秀成果。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