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河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繁荣河南文艺评论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文学院二楼多功能厅开讲。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郑州师范学院院长孙先科应邀作题为《从文本到作者再到世界——谈小说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讲座。讲座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思琦主持。
讲座伊始,王思琦对孙先科教授莅临我校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孙先科从“世界”“作者”“文本”“读者”文学四要素切入,提出文学批评和小说研究要遵循从文本到作者再到世界的方法论。孙先科首先通过对池莉《烦恼人生》、梁晓声《雪城》及刘恒《白涡》的作品细读,阐述了叙事焦点、修辞语法、人物关系的剖析对文本批评的重要意义;他进一步通过对作家杨沫不同时期小说创作背后基于自身情感经验的叙事母题的提炼,指出在文本阐释之上对作者自身经历、创作理念研究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对五十年代中后期一批爱情小说中普遍存在的超叙事结构的论述,他认为文学批评要关注作为背景的社会时代对文艺创作的潜在限制。孙先科总结指出,文学批评作为文艺创作的反向溯源,在文本细读之上需要借助更广泛的理论知识向作者与其背后的世界深入探究。
与谈环节,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吕东亮认为,孙先科教授在小说研究中对反向拆解、重新组装思路的运用和透彻入微的观察值得师生学习借鉴。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通过文学批评与文艺批评的横向比较,将讲座从文学批评的视角扩展到文艺批评领域。他认为,文艺批评舞台广阔,前景光明,广大文艺研究者任重道远,要以系列讲座为学习交流契机,推动文艺批评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大家纷纷表示,孙先科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使自己受益颇深。本次讲座促进了河南大学文学院与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专业交流与共赢合作,这不仅有利于繁荣河南文艺评论发展,更能助力文学院中文学科建设,提升发展高度,挖掘研究深度,开拓合作视野,对学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