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和专业介绍
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成一支优秀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中部地区语言文学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河南省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依托单位。2015年作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首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学科群(2015-2019)。2020年入选河南省重点培育一流学科。2022年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倍增计划。
方向1: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创始于1923年,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具有良好的声誉和远及海内外的影响力。邵瑞彭、卢前、蔡嵩云、郭绍虞、高文、李嘉言、华钟彦、任访秋、万曼等前辈学者曾先后在此执教,奠定了本专业优良的学术传统。本专业是国务院首批设立的硕士点,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河南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授予权,2003年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王立群领衔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于2012年获批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并于2015年通过验收。目前,本专业已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所有教师都接受过系统、完整、正规的学科专业训练,拥有博士学位;多人在各类学会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刘跃进、王立群、孙克强等著名学者,在文学史料学、文选学、词学等研究领域,居于领军地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历代作家、作品、文学团体和文学流派,各种文体的嬗变与发展,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等。专业教学立足于文本文献,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注重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目前,本专业设有先秦文学、秦汉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培养方向。
方向2: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鲜明的学科特色。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过四代学人的接续奋斗,构建起完整的学术谱系,是全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学科发展历程中,第一代学人任访秋先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刘增杰、刘思谦为代表的第二代学人承前启后,推动学科特色形成;以关爱和、孙先科为代表的第三代学人,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以武新军、刘涛、胡全章为代表的第四代学人,则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四代学人的学术接力,使学科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该学科形成了近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史料学、解放区文学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四大传统优势方向,近年来又在文学跨媒介传播、文化研究等新兴学术领域取得突破。学科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汇聚了包括陈平原、夏晓虹等在内的众多知名学者,影响力不断提升。
方向3: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
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 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的特点,主要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性质与作用、规律与特征、原则与要求、程序与环节、方法与艺术、机构与人员,秘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秘书工作技能新变化等问题。研修班学员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与人际沟通”“秘书应用写作”等三个方面。研修班的学习淡化学科,以解决秘书职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着力培养学员较高的秘书理论素养、秘书实务操作与AI应用技能、秘书人际关系处理及应用写作能力等。通过学习,学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领悟能力,政治敏感性强,视野开阔,作风正派,做事沉稳。能够独立起草综合型文本,熟悉公文处理流程,能够深入社会不同层面进行调查研究,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和辅助科学决策,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综合协调不同部门,为领导和管理工作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未来的工作中展现出更为卓越的秘书工作能力。
二、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
2.申请人须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
3.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4.相关学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报名时间及流程
(一)报名时间
1.2025年7月1日-2025年8月31日。
(二)报名流程
1.网络查询或拨打联系电话,咨询课程,确认报名意向。
2.登录文学院网站,下载《河南大学在职人员课程研修报名登记表》并填写。
3.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表,学历、学位证书交招生老师进行初审。
4.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5:00-17:30)。
四、课程安排
方向1:中国古代文学
学科基础课 | 公共课 |
文学理论基础与前沿 | 公共英语 |
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 专业英语 |
文学文献与经典文本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专业课 | 方法课 |
历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 文学批评要籍与方法研究 |
古代文论专题研究 | 文献检索与古籍整理实践 |
古代文学史料学 | 选修课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专题研究 | 域外汉籍与海外汉学研究 |
古典文学分体专题研究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专题 |
方向2: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基础课 | 公共课 |
学术活动及实践教育 | 公共英语 |
文学文献与经典文本研究 | 专业英语 |
文学理论基础与前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专业课 | 方法课 |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体研究 | 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
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近代中国与文学转型史论 | 选修课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细读 | 中国现当代文学跨媒介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
方向3: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
学科基础课 | 公共课 |
学术活动及实践教育 | 公共英语 |
文学文献与经典文本研究 | 专业英语 |
秘书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专业课 | 方法课 |
秘书工作研究 | 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 |
人际沟通经典案例研究 | 秘书工作与秘书研究前沿问题 |
本土人际传播研究 | 选修课 |
文体学与公文写作研究 | 传播学概论 |
中国秘书史专题研究 | 行政管理学 |
五、教学安排
在职人员课程研修班采取每月安排2-4天周末、暑假、寒假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方式,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六、学习期限
2年内完成科目学习。
七、报名手续及联系方式
1.资料通过审核后,提交填写的《河南大学在职课程研修班报名登记表》。
2.提交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三个证书复印件。
3.提交三张两寸免冠白底证件照,照片背面注明姓名。
4.审核通过后缴纳学习费用。
5.入班学习。
6.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13613781905
电话:0371-22863027
邮箱:wxyykb@126.com
八、收费标准和缴费方式
(一)收费标准
学习费用18000元,一次性收取。
(二)缴费方式
1.个人缴费
(1)点击文学院官网发布简章的缴费链接,通过学校网络收费系统缴费。学员通过点击简章页面发布的“报名缴费”按钮,可直接打开“河南大学通用收费系统”中该课程班的对应收费页面,注册并填报个人身份信息和票据信息后,通过系统缴费。
(2)课程研修班费用留言为:中国语言文学研修班+姓名。
2.单位集体缴费
通过单位银行账户办理银行汇款缴费。
户 名:河南大学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封河南大学支行
账 号:1703220509049300880
留言为:中国语言文学课程研修班*人
(三)特别说明
1.本课程学习费用一次性交清,由学校财务处统一开具票据。教材费、资料费自理。
2.若汇款,“收款人(单位)”一栏均只填“河南大学”,在“用途/摘要”栏里填上“2025年河南大学文学院在职课程研修班 ***(学员姓名)学习费”。汇款后请将银行汇款凭单提交至招生负责老师处确认。
3.郑重提醒:学员如果遇到招生人员要求缴纳任何公示研修费之外的费用,可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371-22190117。
九、其他
(一)课程研修班为非学历教育,学习考核合格者由学校颁发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
(二)达到我校硕士学位申请条件者可按《河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实施细则》申请硕士学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