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文学院建院100周年,4月22日晚,学院举行了“百年华诞,百场讲座”系列学术活动第八场讲座。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文学评论》等刊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吴俊教授受邀主讲。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题为《鲁迅与夏目漱石及翻译问题》,200多名教师同学参与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杨萌芽书记主持。
会议伊始,吴俊教授介绍了作家夏目漱石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鲁迅与夏目漱石之间的关系。吴俊教授指出夏目漱石是鲁迅文学的主要原点之一。鲁迅在留日时期接触到夏目漱石作品,是最早把日本文学译介到中国文学的作家之一。随后,吴俊教授指出了夏目漱石与鲁迅二人之间的文学同质性,夏目漱石是世界近代化潮流中透过西方看世界文学图景的作家,他身上具有确立民族文学的启蒙性;而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转型与启蒙的变革时代,所以二者的文学都具有一种关怀现实、讽刺幽默的倾向,都在文学中追问自我,具有一种浪漫、伤感悲悯的美学气质。
接着,吴俊教授分析了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观、文学史观上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文学大家,夏目漱石和鲁迅的写作风格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包容,文体多样。夏目漱石身上对抗世俗,孤高自傲的姿态在其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对自我存在感和孤独意识的强调。而鲁迅持“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文化超人观和个人主义理想使鲁迅在夏目漱石的文学中获得了亲近感,20年代后期鲁迅毅然选择南下,离开大学圈,走一条相对中立的道路,体现了夏目漱石的孤高姿态对鲁迅人生道路影响。此外,鲁迅作品中知识者的失落感、孤立感的表达,也有夏目漱石以文字发掘孤独意识的影子。鲁迅作品中饱含“幽默的名声之下暗含着对社会政治的嘲讽”,也离不开夏目漱石的俳谐风格影响。
最后,吴俊教授从鲁迅与夏目漱石及整体现代日本文学的关系角度进行了总结。鲁迅留日时期阅读了大量译成日语的世界文学作品,打开了阅读视野,获得了进化论启蒙;在20年代后期抵达上海后,又购置了大量译为日语的国际共产主义作品,确立了阶级论思想。可以说,日本近代文学间接地帮助鲁迅建立了世界文学的感知与图景。以日语作为媒介,鲁迅不仅从夏目漱石那里获得了现代文学自觉,也从日语文学那里获得了翻译自觉。日语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重互补的关系。
讲座尾声,杨萌芽书记对讲座内容做了总结性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于吴俊教授观点的认同。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向吴教授提问,对于同学们的提问,吴俊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吴教授的讲座使文学院师生受益颇多,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