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篇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天津师范大学王临惠教授莅临文学院讲学
2023年05月24日 09:13 作者:王婷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2023年5月21日下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天津市首席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王临惠老师应文学院之邀,在文学院二楼多功能厅展开了题为“历史文献材料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段亚广老师主持,多名文学院老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参与讲座,认真学习。

古代历史文献汗牛充栋,但记录方言的材料凤毛麟角,通常是以只言片语的形式散见于文献中,因此这些材料也显得越发珍贵。王临惠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研究经验,详细讲解了汉语语音学和汉语方言学研究中,如何利用二重证据法和文史互法提高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严谨性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以具体的语言例证从两个方面详细地展示了历史文献材料之重要:

第一,历史文献材料在语音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历史文献材料对汉语方言一些语音演变现象具有断代作用,如浊音清化问题、入声舒化问题、fh的分混问题等,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另一方面,历史文献对于汉语方言中一些语音现象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如阳声韵尾的脱落、分音词和一些特殊音变,通过《千字文》《敦煌歌辞》《老学庵笔记》《耆旧续闻》《菽园杂记》等不同年代的历史文献,都可以找到音变线索。

第二,历史文献材料在汉语方言词汇语法研究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古人多重虚字研究,历代笔记杂志中也能够看出古人在语法研究方面的情况,也能反映古人对语法的认识和应用,充实今人对汉语历史演变的认识。如明杨慎《丹铅余录》、明徐伯龄《蟫清隽》,这些材料对词语本源和流变的考释、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等语法现象有明确记载。王老师以具体的语言演变研究案例让大家体会到历史长河中文献的无尽魅力,切实感受到研究过程中“古今互证”“文史互证”的意义所在。

王老师基于历史文献材料的重要性,建议广大相关学者在研究中要加强对文献材料的重视,同时还应注意不同时代字书、韵书等工具书的使用。讲座最后,段亚广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表达对王临惠教授精彩报告的感谢,并鼓励大家做学术,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语言研究一定要下硬功夫,认真钻研共时材料和历时材料,摆出事实、讲清道理就是语言研究的诀窍。互动环节王临惠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讲解细致、分析丝丝入扣,学术氛围活跃。学生们受益匪浅,以热烈的掌声向王临惠老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