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文学院建院100周年,8月20 日晚,河南大学文学院举行“百年华诞,百场讲座”系列学术活动第二十八场讲座。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卫中教授受邀主讲。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的方式,主题为“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由文学院院长武新军教授主持。
张卫中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白话文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是旧白话如何转变为新白话。前言部分,张卫中教授介绍到,中国近代语言变革不仅仅是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还有一个从传统白话到现代白话的变革。而对中国小说来说,后一个变革更为重要。张教授也借此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主要问题:中国作家使用旧白话与新白话有什么不同?差别有多大?是不是没有现代白话就没有现代小说?使用传统白话是不是就一定写不出现代小说?
在第一部分,张卫中教授主要讲解了传统白话文的主要特点,这两个特点分别是简略概括和对文字美的关注。传统白话文第一个特点为简略概括,张教授指出,简略概括不是中国文学的一种风格,而是总体特点,它是与汉语的特点相对应,根本上是源自汉语的特点。比较语言学把人类语言分为屈折语、孤立语和黏着语三类,汉语属于孤立语,其没有明确的形态标志,句子不能长,句子一长就会乱。因为结构上的特点,所以汉语本身就是一种简略、概括的语言。同时,简略概括这一特点也与汉字有关。汉字有比划繁多和古代书写工具简陋,写字不方便两个问题。因而汉语的尚简也影响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传统小说语速快,很多短句子放在一块,形成快速的语气,这种语气让叙事快起来。传统小说的叙事像一条游动的线条,在空间中迅速游动,根本原因还是与汉语的尚简有关系。比较来看,汉语和西语两种语言各有优缺点。西语比较死板、笨重,汉语灵动、活泼,但比较空灵。就小说来说,西语适合整体反映生活,写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那种圆形人物。汉语适合将故事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用写意的手法写人,写生活中的大事、奇事。语言决定文学,这是最好的例子。
传统白话文第二个特点为对文字美的关注。康有为说:“我国数千年之文章,单字成文,比音成乐。杂色成章,万国罕比其美。”清代文人樊增祥说:“吾华文字。至美而亦至难。”张教授指出,一般的印象是诗文重文字之美,实际上小说也受这个传统的影响。古代白话小说中都是出自文人之手,小说中有很多古诗词,语言也带有诗性。古人崇尚的语言美有两个方面,句子整齐和音韵和谐,这不是文学问题,而是语言问题。中国古代文字求美,表面上看是求美,其实也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郭绍虞在《新文艺运动的新途径》一文中也专门谈到汉语欧化对新文艺的帮助在于写文方式和造句方式两个方面。中国传统语文的尚简与尚美对文学来说有利有弊,其利在于,它特别适宜篇幅短小的文字,像古代的诗文,所短在于精密、严谨地刻画生活。一般来说,中国传统文学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远多于西方文学。“五四”以后,很多学者、作家注意到中西文学之间的这种差异,胡适、矛盾和瞿世英都提到中国传统文学能叙述不能描写,认为它是中国文学的主要问题。张教授最后总结指出,传统文学的问题不是“主义”的问题,本质上是语言的问题。用《水浒传》的语言应当写不出《战争与和平》,中国近代以来的小说语言变革基本上就是从《水浒传》的语言变成《战争与和平》的语言,这个变化可以最简单地概括近现代文学语言的变化。
其次,在旧白话如何转变为新白话的部分中,王力认为主要是汉语经历了欧化的过程,在《中国语法理论》中专门用“欧化的语法”一章,讲述了汉语欧化的7个主要方面,还认为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法的欧化最难,是有限的。古代白话与现代白话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其语法变化又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很大的可塑性,一种语言在语法不做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表意效果照样可以有很大的调整。对此,洪特堡指出:“任何情况下,一种语言对人类来说都不可能形成绝对的桎梏。” 因为语言的可塑性,现代作家可以用传统语言的结构语法去表达复杂的意思。
那么中国的作家是怎么样做到白话文的改变的,张卫中教授认为是作家在翻译与阅读中实现的语言策略和习惯的改变。现代作家大多数在写作阅读之前都有过翻译的经历,张卫中教授以鲁迅为例,分析了鲁迅的小说,与传统小说存在着和根本的区别,叙事与描写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面的描写。鲁迅的语言是从西方小说中学来的,是在翻译中找到的一种叙事方式。李长之认为鲁迅语言的特点是“从容”,与急促相反,很具有特色。鲁迅小说能够多层面、反复地说,且另外一个特点是“转折特别多”,这是因为现代小说要精密地刻画对象,李长之认为另一原因是鲁迅的思想过于多,不得不经常转换角度。张卫中教授指出现代白话与传统白话的关系类似两个相交的圆,他们相交的部分是语言比较细的部分。对于旧白话就写不出新小说吗这个问题,张卫中教授认为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
最后,在结语部分中,张卫中教授总结出中国现代白话与传统白话在表意策略上存在根本差异,旧白话写不出新小说,汉语书面语从传统白话到现代白话的转变是现代小说发生的必要条件,没有现代白话就没有现代小说。用《水浒传》的语言写不出《战争与和平》。中国近代以来的小说语言变革基本上就是从《水浒传》的语言变成《战争与和平》的语言。
讲座尾声,武新军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指出张卫中教授从语言变革的角度提出了文学史的问题,带给我们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我们要学好语言学来反观现代当代文学。
人物简介
张卫中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研究。自2015年起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近现代文学语言变革史》,另外主持过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7部。
审核人:梁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