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百年学术与学人”课程第二讲:关爱和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剑气箫心龚自珍”专题讲座
2025年10月27日 19:59 作者:陈卓凡 王菲菲 肖文清 责任编辑:肖文清 返回列表

10月26日上午,“百年学术与学人”系列课程第二讲在文学院一楼大教室举行。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关爱和为同学们授课,主题是“剑气箫心龚自珍”。

关老师首先讲述了龚自珍的家庭情况、生平经历以及性格特征。接着他介绍龚自珍在结识刘逢禄后学问思想所发生的转变,龚自珍结合经史议政传统,发扬《公羊》的微言大义,预言社会危机并呼吁改革。在其作品中,“剑”和“萧”是经常对举的词语,“剑气萧心”承载着其人格理想、经世抱负、不遇情怀和审美追求,其以尊心、尊情、尊自然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文学观,无愧于嘉道之际士人风范的代表人物。

对于龚自珍的散文创作,关老师认为其以今文经学为思想根基,聚焦社会批判、危机预告与呼唤自改革。其文章思想深刻,用“三世说”精准描摹衰世景象,批判学风脱离现实、世风萎靡及“一夫为纲”的专制制度;同时,情感浓烈,兼具“剑气箫心”的疏纵义气与深刻共情力,饱含书生意气、自作主宰和特立独行的意志品质。文字风格多姿,时而惜墨如金、冷峻出奇,时而又纵横捭阖、铺张热烈,展现着龚文的独特魅力。

诗歌创作方面,关老师讲述了龚诗的创作和存世情况,并重点剖析其编年诗与《己亥杂诗》。“万言书,万人敌”的书生意气、“周情孔思”的儒者情怀与“剑气箫心”的人格期待构成了龚自珍编年诗的三大思想原点;《己亥杂诗》则是其告老还乡之际对前半生读书、著述、交游、家世与情感的整理回顾,意蕴丰赡。龚自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其剑气箫心已成为中国近代知识阶层行为情感的范型,在中国社会与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开一代风气。

提问环节,现场学生踊跃提问,针对清末学者对龚诗的不同态度是否与治学理念有关这一问题,关老师指出,核心原因在于龚诗与桐城派的诗学取向存在分野,提醒同学们不应因个别评价而影响对龚诗成就与精神遗产的客观认知。针对清代文学分期的问题,他强调历史分期是便于人为研究的手段,关键在于作家对近代文学的实际影响,倡导大家以通透的思维、独立的判断理解文学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