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关爱和教授为第三届“夷门问道”文学史料学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做学术讲座
2025年09月15日 10:56 作者:任延茹 尹筱 责任编辑:李波 返回列表

9月6日上午10时40分,河南大学文学院关爱和教授应邀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为参会嘉宾和学院师生带来题为《钱玄同与〈刘申叔先生遗书〉的编纂》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孙浩宇老师主持。

关爱和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讲述:早期《钱玄同日记》中的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历时五年的编纂过程、发凡起例与序跋组织的学术苦心和清末民初学术视野下的刘师培之学。讲座伊始,关爱和教授以刘师培的人生历程作为引入点,系统地梳理了这位近代学术巨擘从早年求学、投身革命,到中途背离革命,最终在蔡元培、陈独秀帮助下重返学术的复杂经历。这一背景叙述有助于听众系统地理解刘师培之学以及钱玄同对刘师培学术的阐释。紧接着,关爱和教授重点阐释了钱玄同对刘师培学术理念的理解与接受。借助《钱玄同日记》的记载,他勾勒出两人之间的学术交往轨迹,指出钱玄同对刘师培始终抱有“读其书,识其人,羡其学,鄙其行”的复杂情感。

在《刘申叔先生遗书》的编纂过程中,钱玄同承担了关键角色,尤其体现在文献“收或不收”的审定工作中。关爱和教授特别提到,钱玄同自1937年5月便开始着手《总目》的编排分类,历经起草、校阅与修改,直至1938年1月初定稿。最终,他将全书七十四种著作系统地分为六大类别,使得刘师培原本纷繁复杂的著述变得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整场讲座系统地还原了钱玄同整理刘师培文集的艰辛历程,体现了钱玄同超越个人立场,“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坚守。

关爱和教授在最后强调,钱玄同、刘师培这两个学人的命运说明了中华文学史料对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要做研究的主人,建立研究自信。不要被名人所压倒,不要被材料所压倒,不要被史料所淹没。

讲座尾声,孙浩宇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关爱和教授用揆情度理的文学研究者的温度,还原了钱玄同为刘师培编纂遗文的历史现场;通过对序跋组织的细致分析,进一步彰显钱玄同这位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干将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情怀。孙老师认为,关爱和教授做到了最好的历史研究与文学书写的结合,叙事绵密,寓情于理,富有文学性,是有情怀、有责任、有温度的学术。

本次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