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文学院举行武新军教授团队博士后开题读书会
2024年04月07日 14:36 作者:孙世纪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4月3日,武新军教授团队博士后开题读书会在文学院A210会议室举行,此次读书会主讲博士后为赵梁、贺才钊、周方元、姜山,合作导师为武新军教授,与谈人为杨波教授、张珂副教授、孙振虎副教授,主持人为侯春林副教授。

会上,赵梁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在俄语国家的传播路径研究。她认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俄语译介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学在俄语地区的影响力,顺应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其次,贺才钊介绍了报纸副刊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研究(1901-1949)的研究。她认为报纸副刊作为报刊的重要部分,在反映历史和社会现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报纸副刊的解读能为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随后,周元方阐述了对于中国工业题材电影中的科学技术景观研究(1949-2023)。他认为工业题材影视作品是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讲好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因此研究工业题材文艺作品,聚焦其中的科技景观生产,阐明作品在工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最后,姜山介绍了新世纪豫籍城市务工者叙事的跨媒介传播研究。研究聚焦于有关新世纪以来河南籍的在地、在外城市务工者群体的文艺作品,以跨媒介的视角,分析其叙事传播和文化层面的社会意义,为河南形象的影像化传播与大众文化建构提供有益有效的思考路径和策略探索。

接下来是对谈环节。四位对谈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在俄语国家的影响与传播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研究指涉的范围过于宽泛,可以适当缩小范围,集中研究某一作家和某一俄语国家,先完成典型案例的研究,再以此为基点铺展。以报纸副刊作为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切入点是值得肯定的,副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版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民国时期报刊众多,其中不同报刊又有所区别,且研究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因此要找准研究的着力点,避免泛泛而谈。关于中国工业题材文艺作品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从类型文学角度进行研究,界定何为工业题材、哪些作品属于工业题材是关键问题,研究涉及的作品众多,需要对作品类型做进一步筛选。研究豫籍务工者群体首先需要明确“豫籍”和“务工者”两个概念,与词语的直接定义不同,现实是非常复杂的,区分某一社会群体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关键概念的明确定义是该研究接下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至此,本次“明伦博士后读书会”圆满结束,敬请期待刘跃进教授、关爱和教授、辛永芬教授等领衔团队的博士后开题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