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校友风采 |
为迎接文学院建院100周年,4月16日晚,学院举行“百年华诞,百场讲座”系列学术活动第四场讲座。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长彭玉平教授受邀主讲。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题为“罗振玉伪造代奏王国维遗折考论”,数百位学人学子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武新军教授主持。
彭玉平教授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介绍了王国维自杀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况,以及目前学术界对于王国维自杀原因的两种观点:殉清说和罗振玉逼债说。其次,通过对史达《王静庵先生致死的真因》、殷南《我所知道的王静安先生》、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和周君适《伪满宫廷杂忆》这四篇史料的展示与分析,阐述了关于罗振玉“逼债说”的形成原因以及形成过程,并用“以讹传讹”四字,表明了自己对于这一观点的否定。接下来,根据“逼债说”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给罗振玉所造成的困扰与影响,和罗、王二人在王国维去世前半年内不通信、见面不说话的冷淡关系,以及王国维在去世前前往颐和园时未付给车夫车费,且让车夫于门口等候这一情况,彭玉平教授推断出了王国维内心对于自杀一事仍犹豫不定,故而不可能提早将遗折托付给罗振玉代为上奏。随后,彭教授将史料一一罗列,层层推理,用以论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彭玉平教授还通过罗振玉之孙罗继祖对于祖父“代递奏折”的解释,和罗振玉对外孙刘蕙孙所说的“王国维已死,不能复生,只好为他弄个谥法”,合理地考论出罗振玉伪造代奏王国维遗折的原因:通过伪造的遗折,让大众相信“殉清说”,借此为王国维争得哀荣,同时摆脱“逼债说”给自己带来的政治困境。彭玉平教授对罗振玉所伪造的王国维遗折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愧疚”、“不安”与“期待”三个关键词,并指出这三个关键词都是为了印证一个事实,即:王国维的自杀是“尸谏”,以此来解释“尸谏说”的形成。并且,彭玉平教授将罗振玉假造的遗折与王国维的遗嘱进行了对照,指出虽遗折与遗嘱之间存在部分对应,但遗嘱大多数内容还是王国维交代身后之事,得出王国维并无意“殉清”而死的结论,故彭玉平教授对王国维“殉清说”也并不赞成。通过对前人种种说法的否定以及多方史料的论证,彭玉平教授得出“罗振玉伪造代奏王国维遗折”的结论。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着讲座内容积极提问,彭玉平教授耐心解答。在治学方法上,对于现场同学提到的“如何把握与研究对象的情感距离问题”,彭玉平教授指出,研究者在对研究对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难免会拔高研究对象的历史地位和成就,然而作为研究者应远离感性,走向理性,才能一步步接近事实真相。
讲座尾声,胡全章教授从治学精神、治学门径、学术境界、学术情怀四个方面作总结。他指出,彭玉平教授在治学精神上,从学术兴趣出发,在常人不疑处生疑,对研究对象始终保持持之以恒的专注;在治学门径上,偏爱“考论”,注重文本细读和学术史的积累;在学术境界上,从词学研究到诗学研究,再到总体的文学研究,进而转向史学研究,真正打通了文与史,做到文史不隔,呈现出大家气象;在学术情怀上,对研究对象抱有“了解之同情”,作有温度的学术,显示出人文关怀,有人文学者的本色。
彭玉平教授的讲座,内容严谨详实,讲述幽默风趣,在互动环节与同学们讨论交流亲切和蔼,参与师生纷纷表示获益良多。
人物简介
彭玉平:江苏溧阳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长。著有《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等多种,发表论文近2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