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四川大学教授田海华为我院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
2021年12月18日 20:38 作者:何丹 返回列表

12月16日下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明伦书院”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海华应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邀请,作了一场题目为《希伯来经典的女性主义阐释》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教授梁工主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文学院其它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田海华首先梳理了女性主义的概念、常用范畴、研究倾向和最新发展,通过对斯坦顿(Elizabeth C. Stanton)、特雷波(Phyllis Trible)、阿塔雅·布伦纳(Athalya Brenner)三位重要女性主义批评家研究的分析,考查女性主义理论在希伯来等古老经典研究中的运用。她详细阐释了这些研究者取得的重要成果、批评范式、诉求、理念及其发展演变,并指出其呈现了女性主义经典诠释与政治、文化传统等复杂背景之间的密切关联。

她介绍到,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废奴主义者和早期妇权运动的领导者,斯坦顿对古老经典的女性主义研究从根源上批判了男女不平等的制度,为男女平权、妇女解放铺平了道路。斯坦顿还视希伯来的古老经典为父权文化的产物,着重批判了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和对妇女的物化和歧视。

田海华提及,特雷波的研究侧重于对经典文本的文学分析与修辞批判。特雷波在七十年代的研究中提出去父权化的诠释任务,挖掘文本中隐含的对抗性别主义的因素,从而使经典成为无性别主义的文本。八十年代的研究中,特雷波开始正视经典文本中的父权制,提出以女性经验重述经典中的妇女故事,以此作为经典诠释的路径。

在谈到阿塔雅·布伦纳时,田海华表示,阿塔雅·布伦纳在研究中追问希伯来经典中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探寻叙述范式对性别差异的塑造和刻画,探讨父权制意识形态对女性性态的规范与塑造。在方法论上,布伦纳受到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与罗兰•巴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将“作者之死”的观念应用到古代以色列文本分析中,发挥女性读者的作用。布伦纳挑战传统的经典研究范式,以第一人称重述古代经典中的妇女故事,并批判了父权制。

田海华认为,女性主义者对希伯来经典的解读和应用,同她们历史处境中的性别政治、社会建制、宗教关切与性态观念等直接相关,它不仅构成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寻求自我解放与自由之历史的一部分。

互动环节,田海华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梁工对讲座进行总结,并讨论了讲座中涉及的一些论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田海华,女,出生于新疆拜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的希伯来经典研究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BRG项目李嘉诚基金驻访学者,耶路撒冷奥布莱特考古所访问学者,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希伯来圣经研究、圣经诠释的历史与方法、女性主义圣经诠释、宗教传统与文化记忆、宗教经典诠释理论、圣经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