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24日,河南大学博士后学术论坛暨第二届中国语言文学高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中州颐和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以“汉语言文学研究创新”为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文学院副院长白春超、武新军等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文学院侯运华教授主持,白春超副院长致辞。白院长指出博士后研究生是进行学术探索的黄金时期,鼓励大家集中精力搞学术,珍惜现在的学术研究机会,提高自身学术能力,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教授与指导。研讨会分为三天进行,共8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2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以“中外文学关系视域中的汉语翻译文学”为主题阐释了翻译研究的多学科路径。宋教授从翻译文学的多学科性质、中国翻译文学现象、中国文学史叙述等方面出发,强调了文化现象的系统性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总结出现代文学区别于传统的特点,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华文学内外多元来看世界文学多元性,最终形成翻译文学的多学科视角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党圣元研究员做了题为《向现实主义致敬: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念的发展与走向》的讲座,党老师首先介绍了新中国70年来现实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两结合,再到现如今的“现实主义回归”的整个变化过程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典型问题,党老师以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三词定义的区别来进一步叙述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现状和未来,强调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要注重加强文学理论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运用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活动展开了《田野中的古典与今典》专题报告。在对民俗活动的讲解中,陈教授把已知现状与古代传统相对接,阐释了民间世俗化影响下地缘关系血缘化的发展趋向,将经学、史学、社会学等真正融入到田野调查实践中,表现了不同地域在同一意识形态下形成的差异。
南开大学陶慕宁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清代闺秀诗话所记述的婚姻关系与女性心曲》的报告,以《清代闺秀诗话》为基础,通过列举大量的史料讲述了清代女性作者的身份与创作活动,将闺秀诗话所记述的婚姻关系和女性心曲做了基本的分类与归纳,表现出清代女性作家在当时文坛的重要地位。
23日,中国传媒大学张鸿声教授针对“现代文学史的几种叙述”的问题向大家做了深刻的讲解。张教授以现代文学史所经历的革命叙述、启蒙叙述、现代性叙述三种叙述为基点,阐述了“不同史学都是文学史的某个侧面表现”的观点,并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将三种叙述模式相比较分析,使大家对现代文学史叙述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澳门大学侍建国教授以中原官话德陌麦韵为例,对“由区域分化形成的语音层次”展开了深入探讨。语言发展呈波浪形和树性两种形态,但区域分化不能硬性规定其形态,由此侍教授从材料出发进行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用学理性方法解释语言现象,详细阐述了汉语语音演变的“语音性分化”和由区域方言分化引起的“非语音性分化”。
中国人民大学李今教授主讲的题目为《汉译文学改写的理论与研究》。李教授从“翻译就是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的观点出发,揭示了翻译与现代文学的紧密联系,重点讲解了汉译文学与翻译文学的不同之处和汉译文学与社会主义新认同的关系。
鲁迅博物馆黄乔生教授做了题为《鲁迅在1919:冷对热风——百年五四回眸之一》的报告。黄教授通过结合自身在博物馆的工作经历,讲述了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鲁迅先生真正的思想和对运动的看法,并以在博物馆中的多次展览活动为例,展示了在整个时代范围内各党派、各国家在运动中的表现,体现出回到历史现场的研究方法。
在24日的博士后专题研讨会中,各位博士后对博士后项目的选题、申报与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博士后各阶段任务的节奏把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在探讨中互相吸取有益经验,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研究增砖添瓦。
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博士后齐聚一堂,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与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想,还使其在交流中形成更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更切实的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