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下午3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福康应邀于文学院A209为我院师生作“抗战时期保卫国家图书的郑振铎”的学术讲座,围绕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现状、郑振铎的多重成就及相关历史脉络展开深入剖析,带领我院师生重温郑振铎的传奇人生与爱国情怀。本次讲座由中华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文学院主办、刘涛教授主持,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等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陈福康教授梳理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现状,指出除鲁迅外,茅盾、巴金等大家年谱编撰存在问题,而郑振铎年谱编撰完备。陈福康教授重点阐述了郑振铎在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他强调,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及活动的主要领导者,郑振铎的核心作用常被忽略;在《小说月报》改革中,郑振铎主动提议并积极组织稿件,是这场改革的关键人物和幕后英雄,而改革的缘起则是商务印书馆领导寻求新文学支持的需求。
随后,陈福康教授以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展示为例,指出历史事实与文学史常存在不符,呼吁研究者还原真相。他详细梳理郑振铎与共产党的紧密关联,包括五四运动时期结识李大钊、陈独秀,主导《新社会》刊物编撰,与多位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交往密切,并为相关机关刊物翻译苏俄专题文章,据此推测其可能为秘密党员。
在20世纪初文人与革命事迹的分享环节中,陈福康教授介绍了郑振铎编辑的多部重要著作和实际负责的《新社会》杂志编辑部工作。同时提及觉悟社发展、早期党员事迹,以及叶圣陶相关轶事,探讨吴玉章秘密入党经历与鲁迅的革命立场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认识。
抗战时期郑振铎抢救古籍的爱国事迹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之一。陈福康教授依托南北两地史料,详细梳理了上海孤岛时期抢救图书的历史,并总结强调郑振铎在文学领域成就卓著,战乱中守护文化遗产的爱国精神更值得铭记。此外,陈教授还纠正了文献保存同志会章程的史料误区。
在交流提问环节中,文学院博士生与陈福康教授积极进行学术互动,陈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解答。
讲座结束时,刘涛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并再次感谢陈福康教授莅临河南大学,为与会文学院师生带来这次精彩的讲座。陈福康教授的讲座史料详实、分析深入,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陈福康,国务院特津贴专家、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郑振铎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荣休)、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史、史料学、日本汉文学,专著有《郑振铎年谱》《郑振铎论》《郑振铎传》《中国译学史》《日本汉文学史》《井中奇书新考》《鲁研存渖》《予岂好辩》《民国文学史料考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