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于2025年11月7日-9日在杭州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作为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128所高校的575位选手参与初赛,经层层选拔,共173人成功晋级决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6名,二等奖32名,三等奖64名,优秀教学设计奖52名,优秀指导教师45名。
河南大学文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昌津平、刘瑜勍同学脱颖而出,分别斩获一等奖与二等奖,实现了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该赛事上的重大突破。这份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多年来深耕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全方位彰显了专业在教学、实践、文化浸润等方面的卓越成效。




一、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坚实保障
自2005年设立以来,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依托文学院深厚的学科底蕴,始终坚持“立足中原,辐射全国,做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理念。采用双导师制,高校专任导师与一线中学高级教师协同指导,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备赛阶段,专业聚焦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核心能力,为参赛学生量身定制打磨方案。指导教师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课堂互动引导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细致指导,反复推敲教学细节,助力学生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专业以“以赛带练”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教学技能选拔赛、诗词比赛、课标解读比赛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竞技与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成长,为大赛备赛筑牢根基。


二、特色实践:文化浸润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培育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新性地以“寻迹东坡”为载体,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大型实景舞台剧《寻迹·东坡》。该剧以苏轼生平为脉络,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经典词作与现代舞台技术结合,既展现了苏轼“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友、为人杰”的人生轨迹,也让学生在沉浸式创作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剧本撰写时对苏轼词作的深度解读,到舞台设计时对宋代文化元素的还原,再到表演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整个过程不仅是一次文化实践,更是一次教学能力的隐性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教学资源,这也为参赛选手在大赛中展现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实践平台:多元渠道助力技能提升
学院始终以适配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国培计划”系列讲座,让学生与一线教师深入交流,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热点,学习实用教学技巧与班级管理经验;安排学生到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等优质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在真实课堂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此外,还特邀郑桂华、王本华等领域内资深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夯实专业基础。这些多元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锻炼机会,使他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为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此次在“田家炳杯”大赛中的重大突破,不仅是对河南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成果的肯定,更是其优质培养体系的生动体现。未来,该专业将继续秉持“以文化人、赓续文脉”的理念,不断深化培养改革,强化实践育人,为新时代语文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兼具扎实专业素养、人文情怀与创新能力的一流教师,在全国教育硕士培养领域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