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文学院2026年优秀研究生生源夏令营开营仪式顺利举办
2025年07月16日 11:16 作者:文学院 责任编辑:李波 返回列表

7月15日上午,河南大学文学院2026年优秀研究生生源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明伦校区文学院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50名优秀学子齐聚百年河大,开启为期五天的学术交流之旅。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会亮、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百陆、副院长杨波、副院长王科、院长助理杨亮及学院教师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文学院院长助理李嘉妍主持。

(夏令营营员报到)

仪式伊始,陈会亮详细介绍了河南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他重点阐述了奖学金全覆盖政策、丰富的学术活动、公平公正的奖优评先机制以及完善的硕博连读通道。陈会亮强调,学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积极搭建跨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平台,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与提升。他勉励营员们尽早规划学业生涯,脚踏实地做好准备,在树立目标时,既要仰望星空、怀揣理想,也要立足现实、找准定位,在适合自己的高度上不懈奋斗,方能行稳致远。

刘百陆介绍了学院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他提到,近年来学院成功引进陈平原、夏晓虹、刘跃进等一批顶尖学者,形成了显著的人才聚集效应。众多青年才俊汇聚于学术大家周围,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学院整体科研实力的跃升。刘百陆还回顾了文学院的悠久办学历史:自1912年建校以来,河南大学已培养人才逾70万,其中文学院贡献近13万,占比近20%,规模庞大。遍布海内外的优秀校友通过校友会等多种渠道,在实践资源对接、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在校师生提供宝贵支持,有效拓展了育人视野,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杨波系统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他指出,学院自1998年招收首批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以来,学科建设持续突破:2011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2015年入选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2020年进入省一流学科倍增计划,2023年入选河南大学“筑峰学科建设”。在科研方面,学院近年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办刊物《汉语言文学研究》与《圣经文学研究》均为CSSCI来源期刊。学术交流活动亦十分活跃,刘跃进教授发起的“夷门问道”文学史料学青年学者论坛、陈平原教授组织的“有声的中国”青年学者论坛等高水平活动汇聚学界智慧,惠及广大师生,彰显了文学院作为河大人文学科“领头羊”的地位。据最新学科评估,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列全国第23位,稳居河南省首位。

导师代表杨亮教授向营员们分享了教学心得。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广泛阅读,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同时需开阔视野,关注社会现实,将“小我”融入“大我”,精确定位,方能深刻理解文学。二要坚持笔耕,勤作学术札记。他结合研读顾炎武《日知录》与钱钟书《谈艺录》的体会,强调随读随记、积微成著,方能由小问题生发大学问。三要保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学术之路难免坎坷,得失毁誉易扰心神。他引用曾国藩“耐得烦”之语勉励大家,唯有秉持学术热忱,沉心静气,方能笃行致远。

夏令营营员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沈晨同学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主办方的诚挚感谢。她结合自身研究近现代藏书家陈浴新先生藏书经历的心得,阐述了对文学研究的理解:学术写作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输出,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共鸣。

仪式最后,王科为夏令营授旗,标志着活动正式启航。

开营仪式结束后,全体营员参观了文学院院史馆和河南大学校史馆,深切感受百年学府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

本次夏令营自发布通知以来,得到了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收到260余份申请。为保证活动效果,最终录取了50位优秀营员。夏令营时间为7月14-18日,活动包括校园参访、专家讲座、电影批评与赏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