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彭增安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2025年05月25日 11:45 作者:张欣 王昱涵 新闻作者:杨海澜 返回列表

2025年5月23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彭增安教授主讲,聚焦国际中文教材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学术讲座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讲座由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郭华主持,教研室教师董秀英、王昕、章敏等出席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彭增安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名片”,它不仅影响国家的国际声誉,更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形象的传播路径包括世界主流媒体、各国汉学著作以及国际汉语教材,而最直接有效、畅通亲和的路径,就是汉语国际传播。“教授汉语”的方式接近境外普通民众,更容易让其以平等、去意识形态的方式获得真实的中国形象,以更自然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中国。

彭增安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7000册国际中文教材,揭示其中关于中国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如在一些汉语教材中,当代中国人的形象还停留在很久远的刻板形象上。对此彭教授指出,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应该是积极向上、性格多样、贴近生活实际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彭增安提出教材应适当增加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客观、真实描述,以全方位、多维度视角呈现中国形象,使外国学习者避免因内容的片面而产生误解或偏见。此外,彭教授还建议借助民间力量的建议。他认为,国际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适当融入中国个体故事,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让世界人民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国,从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互动环节,我院学生积极提问,围绕如何在实际国际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树立真实、客观的中国形象等问题,向彭增安教授请教。彭教授凭借其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广博的文化视野,针对现场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为青年汉语教师提出诸多宝贵的发展建议。本次讲座视野开阔,跨学科性尤为突出,具有极高的启发意义,为国际中文师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安徽师范大学叶文举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