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河南大学人文纪录片创作研讨会暨晓华工作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25年05月23日 21:55 作者:杨海澜 齐博艺 周爽 张璟阳 责任编辑:肖文清 返回列表

522日上午,河南大学人文纪录片创作研讨会暨晓华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九章学堂B106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校工会副主席沙莎、工会副主席刘宇、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百陆、文学院副院长杨波、晓华工作室负责人段晓华、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文学院师生代表参与揭牌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旭主持。

会议伊始,杨萌芽发表致辞,他以《汉藏两地书》和《寻找冯友兰》为例,回顾并肯定我校在以纪录片讲好河大故事上取得的显著成果,阐释工作室助力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成立初衷与背景,同时介绍工作室近期将加速推进校史人物纪录片拍摄的规划。他希望以研讨会的召开和工作室的成立为契机,推动人文纪录片创作再上新台阶,用影像激活历史能量,赋能一流大学建设。

与会人员观看《寻找冯友兰》片花及《对话宗璞先生》、《对话张效房先生》等微纪录片。

段晓华介绍纪录片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以及拍摄细节。她指出,百年河大是一本大书,翻开任意一页走进去,就是一个宏阔的世界。自己很幸运一开始就做冯友兰先生的纪录片,起点很高,压力也很大。纪录片创作繁琐辛苦,但也充满惊喜,创作需要深情与真诚。她也提出了当下如何平衡长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以及如何打造特色人文纪录片的思考。

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许华伟在讲话中肯定了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和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性,强调纪录片需传承爱国精神和历史情怀。他指出,文学院工作室与出版单位应紧密合作,从内容源头到传播端联动,尤其借助抗战纪念等契机加强文化传播,传承爱国精神。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飞雁分享对人文纪录片的看法,探讨文学与人文纪录片的相互作用,指出二者本质及在记录人类自身方面的不同特点。他认为,文学与人文纪录片本质都是对人的记录,文学提供精神深度、唤醒想象,纪录片扩展传播广度、激活共情。

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反思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科教育缺乏跨学科视角,过于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他指出大学教育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呼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实践教学与跨学科教育,同时借助纪录片和校友资源传承校史文化,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晓伟认为人文纪录片中认知框架和思想边界拓展比视听叙事更重要并赞赏《寻找冯友兰》多线叙事形式,建议人文纪录片重内容,通过真诚采访挖掘本质。指出,人文纪录片应借鉴新华社记者经验,秉持真诚的态度开展采访,深入挖掘内容,AI等影像手段并非关键。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指出,应将冯友兰等曾在河大执教的文化巨匠、学界泰斗置于中国百年大学史中审视,彰显河大对中华文化史的深远影响。同时,他建议以百年文脉为主题拍摄系列纪录片,展现河大在全国学术版图中的地位。

河南省广电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志强以《船山先生》为例,认为文学之美应更多地融入纪录片创作。同时,他提出纪录片应是素材积累和创作提炼的过程,强调创作应反映时代精神,彰显中国审美,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

央视纪录片《先生 冯友兰》导演许进安赞赏纪录片《寻找冯友兰》的创新性和主创团队的敬业精神,同时建议在河大建立宗璞文学研究中心,设立文学奖或创作基金,打造文化地标,举办文学月等活动。

河南大学新传院硕士生导师陈举强调了真实历史的重要性,指出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主观解读导致的偏差探讨了如何通过故事驱动,展现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互动,以及如何处理史料素材的局限性。

《中国青年报》河南记者站站长潘志贤讨论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和新闻特稿的创作理念,强调了真实生动的细节在新闻和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妇女生活》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顾晓就工作室的发展提出建议:可通过纪录片挖掘并传播河大历史人文价值,同时积极拓展合作平台,与优质拍摄及投资团队携手共进。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纪录片工作室主任张泊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并提出了对纪录片中再现元素的使用和对纪录片本质的思考,强调内容创作者应首先明确表达的内容,探讨如何有效地给观众传递正确价值。

中华诗词创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伟主要讨论了段晓华创作的学术价值和未来影响。她认为段晓华的创作可作为学术学位案例分析,并有助于申请艺术学专业学位点。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郭灿金着重强调了文科的价值,通过历史案例展示了文科思维在揭示事物本质上的作用提到了新传院引进晓华老师对强化文学创作与新闻生产、实现研究与实战创作的结合的作用。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姬志闯从宣传部的角度出发,就文化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讲好河大自身的发展史、呈现合法现象、以同行串联内容和落脚于社科院思想。

杨萌芽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意在培养跨界人才和解决真问题的人才。他强调,河南大学及河南作为文化富矿,需在强国建设中通过创新表达,激活文化能量,培养有担当、能实践的人才,探讨具有时代与文化层面的深远意义。

刘百陆发表致辞。他从师资力量雄厚、社会价值与服务能力等方面介绍河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并指出戏剧影视文学是文学与社会距离最近的专业,也是文学院的拳头专业学院未来将持续推动其深层次发展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姬志闯、沙莎、刘百陆、段晓华共同为工作室揭牌。

此次人文纪录片创作研讨会聚焦新时代如何做好河南大学人文纪录片的议题,通过研讨创作方向和思路助力传承河大精神,赋能河大双一流学校建设。晓华工作室将以纪录片创作为载体,聚焦河南大学历史人物与故事,传承校史文脉与大先生精神。未来,我校将继续做好河大纪录片拍摄工作,深度挖掘校史资源,记录河大历史,赓续百年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