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张红军于河南大学文学院二楼A209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百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贡献”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河南大学文艺影视党支部主办,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史晓林和教师赵思奇主持,教师王银辉、马研会成员及部分研究生代表到场参加。
张红军首先提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传统文化介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经历以及后代诸多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他们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实践。张教授重点讲述了“文艺的民族形式”“文学的人民性”“实践美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态美学”等理论命题的建构过程,他强调中国古代哲学、历史和文论的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介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表征。
互动讨论环节,在座师生踊跃发言。赵思奇认为,张教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领域深耕不辍,坚持本心,这种执着求真的治学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银辉认为,张教授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深厚的文献研究功底与扎实的学术造诣,他表示今后要将学术视野更多地投向与时代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密切相关的问题。史晓林就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提出自己的思考。针对现场的提问,张教授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大家受益匪浅。
本场讲座在师生们的热情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