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河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所鲁枢元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
2025年04月15日 10:44 作者:赵与栋 责任编辑:肖文清 返回列表

4月11日下午,河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鲁枢元应邀于学院一楼大教室展开了题为以“聊斋的绿色天地——在生态文化的视野里”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文学院杨波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及部分其他专业的同学参与。

讲座伊始,鲁枢元结合自身跨学科研究经历指出《陶渊明的幽灵》《天地之中说聊斋》等成果出版之后被广泛译介,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成功之处在于运用生态学的观念分析陶渊明和蒲松龄的作品,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带来了新的发现。他借此鼓励在场师生不断更新观念,尝试运用崭新的视角去关照文学经典。

鲁枢元从“为乡土代言”“荒野叙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为女性造像”等方面,以生态文化的视野、参照生态批评的方法对《聊斋志异》作出新的阐释。他借《聊斋志异》中的“青林黑塞”的荒野空间引出蒲松龄“万物有灵”的创作理念。鲁枢元指出即使是蛇、蝎、狐狸形象,狐狸在书中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鲁枢元还通过对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一步突出了《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不是血腥与杀戮的牺牲品,而是独立意志、生存自由、自我抉择的个体。鲁枢元强调了女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观念,并指出这是聊斋志异与其他名著相比的独特之处。

随后,鲁枢元援引莫言等作家对《聊斋志异》所蕴含的生态精神的解读,指出蒲松龄虽然不像利奥波德那样对“大地伦理学”做出过周到的论证,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离不开乡村的荒野,其中生态精神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类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有灵、钟爱荒野、扎根乡土、守护质朴本真之天性、尊重女性且赞美女性的独立、自由等。他强调蒲松龄小说作品中展现的这些生态情怀和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讲座尾声,刘军老师在发言中向鲁枢元教授表示感谢,并对讲座进行总结。他介绍到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聊斋志异》中生态精神的契合之处,强调了个体涵养生态素养的重要性,并回顾了鲁枢元与生态文化的渊源,以及河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所面向学生开展的相关工作。与会学生表示本次讲座视野开阔、跨学科性质尤具启发意义。

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本场讲座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