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良师解语,雅集生香——“秋蕊香引,‘帆’动忆‘红’”河南大学诗歌月子活动“从‘海棠诗社’活动再探《红楼梦》中的诗学观”主题红楼诗词文化对谈会顺利举办
2024年12月10日 11:07 作者:陈有为 责任编辑:金子桢 返回列表

12月5日下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主办、河南大学羽帆诗社和河南大学红学研究会联合承办的“秋蕊香引,‘帆’动忆‘红’”河南大学诗歌月子活动——“从‘海棠诗社’活动再探《红楼梦》中的诗学观”主题红楼诗词文化对谈会在文学院二楼A210会议室顺利举办。

本次对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红楼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红楼梦研究会副秘书长郑慧霞教授受邀主讲。与谈人包括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珊珊,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羽帆诗社指导老师刘军。与会成员共同探讨了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的诗学观和文学价值。

本次对谈会中,三位老师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红楼梦》的诗学观进行了阐释。讲座伊始,刘军从文艺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红楼梦》的两大特点:一是作为男作家的曹雪芹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视角;二是作品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随后,郑慧霞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和内容,通过“海棠诗社”这个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红楼梦》中的诗学观。她指出,宝玉眼中的花鸟虫草等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这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理念相呼应。同时,她指出,《红楼梦》中多运用春秋笔法,即自然的表达方法,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郑慧霞还提到了“香菱学诗”这一情节中黛玉提及的“平仄是末事,词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诗自是好的”的诗歌创作观,这与苏东坡的诗学观相契合。她强调,宋诗从唐诗而来,学宋诗即是学盛唐,所以黛玉对陆游的诗“比较浅熟”的评价,并不像以讹传讹的那样反映了对宋诗的不以为然。唐诗本于先秦诗歌传统,即“温柔敦厚”,含蓄,不要急于表达。这在《红楼梦》的许多情节中也得到了体现。

冯珊珊和大家讨论了诗论与戏曲理论的联系,并表示自己近期研究戏曲格律时,发现诗词格律与戏曲格律关系紧密。郑慧霞对冯珊珊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借此进一步提出了研究文学经典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活原则(即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时代原则(即需要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时令等等密切联系)和唯一性(即只有《红楼梦》才能展现出当时景象的特点)。

郑慧霞还与同学们探讨了《红楼梦》中的反讽性,指出引子里提到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为了和颛顼争天子是在暗示贾府灭亡的必然,隐喻现实;黛玉葬花时做绢袋包裹花瓣,作葬花吟,将绢袋埋进香冢等等行为,不仅展示了黛玉本人委婉有素养,不颓废的形象,还表现了作者曹雪芹敬畏自然、平等地敬畏生命的思想。

最后,郑慧霞以“手握着星火,我等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作为总结,强调了《红楼梦》中的人生如梦和与自我和解的精神。她鼓励大家及早认识自己,如同黛玉一样,清醒认识生活的意义,即使不能跳脱,也要让生命鲜活。并祝福羽帆诗社和红学研究会越来越好。

对谈会结束后,郑慧霞与参会同学进行了合影留念。同学们纷纷表示,三位教授风趣的讲解和广博的学识让自己受益匪浅,将牢记老师们的指导,不断学习进步。本次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在本次对谈会中,三位教授不仅从“海棠诗社”这一情节切入,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诗学观,还涉及了其在文学、文化和哲学上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同学们会前提出的问题,讨论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细节,为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同学都提供了一次深刻而有趣的文化体验,也让大家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