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明伦·学术”系列学术活动第七十九讲在文学院209会议室举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富春受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论清代之豫闽台移民——以《福建漳州府诏安县樟塘寨张氏族谱》为中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焦体检主持,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郑慧霞和相关专业师生参与。
张富春以《福建漳州府诏安县樟塘寨张氏族谱》为中心,对张氏一族从豫、闽、台之间移民的背景、过程等情况进行梳理。他介绍了唐代中原府兵张虎跟随陈政、陈元光到福建开漳,后张虎十三世孙张论定宅云霄西林(今福建漳州),历经三代惟善公迁至五都樟塘村,成为福建漳州张氏一脉的过程,并梳理了福建漳州张氏一脉在后世的发展脉络:明末樟塘村十四世祖张梅跟随郑成功抗清,后被招安;康熙时投诚开荒,移驻永宁永安里张营村(今河南洛阳),即今洛宁樟塘张氏一族,形成小聚集大分散的布局。他表示,至同治、光绪年间,二十世祖掌花公由樟塘村登陆恒春(今台湾),创业定居,成恒春县太平里张氏一脉。张富春发出希望樟塘张氏豫闽台三地宗亲能够成为一家人的真切企盼,并提出可以从张氏一族的发展窥见清代豫闽台的移民情况。报告图文详实,古今相连,寻根溯源,清晰深入,引起在场师生的讨论和思考。
焦体检对张富春的报告表示感谢并作总结发言。焦体检表示,家谱是我们的根和魂,加深了我们内心的归属感,家谱文献对我们了解人物家世的源流变化十分重要,不容忽视。郑慧霞肯定了家谱研究的重要性,她指出,做学术研究不能忽视历史、地方志和家谱等文献的价值,要“读古今书,走天下路”,实地走访,贯通古今,“小舟未曾从此逝,江海得以寄余生”。在座师生积极向张富春请教,并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