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关注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繁荣河南文艺评论系列讲座”第二讲在文学院开讲
2023年05月22日 22:06 作者:杜乐妍 潘彦孜 薛峰岩 责任编辑:苏亚丽 返回列表

5月20日下午,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河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繁荣河南文艺评论系列讲座”第二讲在文学院二楼多功能厅开讲。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民应邀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当代文艺话语创新之路》的讲座。本场讲座由高级编辑、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负责人赵慎珠主持。

讲座伊始,张清民教授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手,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并从“立足本土审美经验”“坚持艺术自信自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回答时代之问”五个方面对当代文艺话语做出了具体分析。他指出,中国与西方的文艺现代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文艺方面的话语创新十分重要。他谈到,针对当代文艺话语创新的方法,学界应当正确处理文艺和社会的关系,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时代和民族的土壤,借鉴中国本土的审美经验。同时,他强调了总结与研究近百年中国文艺理论文本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当代文艺创新绝不能刻意套用照搬西方文艺理论,而应学习国外经验,做到适应本土文化的创新,树立文化自信。

与谈环节,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裴萱和王银辉进行总结。他们认为,张清民从现代化和现代性这一重大命题出发,以中西比较方式结合中国当代文艺现状和话题创新提出一系列关键的命题,为同学们进行文学艺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针对与谈时提出的问题,张清民指出当代文艺应辩证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进行中西对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坚持辩证、开放的态度。答疑环节,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张清民表示,中国当代文艺应从文化和审美角度出发,坚定文化自信,不可脱离时代需要和人民需求。

本次讲座集中讨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代文艺为何、何为和如何为这一重要问题,深入思考了中国文艺的现代化和文艺话语的表达与创新,明确了开放、包容、自信的文艺指向。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注:部分文字来源于河南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