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主办、《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河南大学文学院1990级校友设立文学奖基金支持的“首届《汉语言文学研究》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文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此次颁奖仪式于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首届《汉语言文学研究》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评奖委员会终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庆澍,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河南大学校友工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刘波,“河南大学文学院1990级校友文学奖基金”90级校友代表陈举、陈丽丽、刘军政,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研究》主编、编辑部主任武新军,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白春超,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副主编张清民,荣获本届论文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入围奖的获奖论文作者参加本次颁奖仪式,仪式由《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执行主任付国锋主持。
武新军代表《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和首届本刊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评奖委员会致辞,向获奖作者表示祝贺,向50余所高校500多名青年学者对《汉语言文学研究》首届青年学术论文奖的支持表达感谢。他指出:1990级校友的鼎力支持推动了评奖活动的顺利持续进行,并期待在校友们的帮助下,使评选能按照每两年一个周期持续进行,真正发挥发现和培养青年优秀学者的作用。他认为,各位青年学者对学术的热情、认真,论文中所体现的良好的专业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与创新性使评委感受到青年学者的学术发展潜力。武新军还详细介绍了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发展历史、基本情况与优异的教学质量、雄厚的科研实力,期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持续关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发展,积极参与文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
陈举代表90级校友为此次活动致辞。他认为,文学院在百年历程中出现许多名人名师,培养了众多人才,远处有如冯友兰、嵇文甫等享誉学界的大先生,近处有如刘思谦、王立群等德行兼备的恩师,当下还有一批专注度高、专业精神强的青年才俊,在前辈的激励与后人的努力接续中,百年文脉赓续不断,文院师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他引用王立群先生在文学院百年庆典上的发言说,那些曾经追求光的前辈学者,最终都成了光,成了一批又一批后辈学子心中最温暖的太阳。因为有光,所以有温暖,因为有温暖,所以才有了爱。他结合自己在文学院求学的经历,分享了1990级文学奖奖励基金设立的动机与过程,表达了90级160多位校友对母校、对恩师永远的感恩。他祝愿文学院师生能够再创佳绩,祝亲临现场的嘉宾们基业长青,期待更多的青年才俊、有志青年持续关注并积极加盟这个百年文脉从未中断过的希望团队。
刘波代表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致辞。她首先恭贺各位获奖者,并衷心感谢《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和评奖委员会一评、二评、终评专家对所有参赛论文评审过程中的高度敬业精神。回忆起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文科主任冯友兰先生,她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最接近的学科就是中文,而这次征文活动正是对冯友兰先生所坚守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生动实践。她特别感谢了文学院1990级校友,他们为本次征文活动提供了基金支持,这使我们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母校的拳拳爱心和对年轻学者的鼓励与奖掖。
张清民宣读了获奖论文题目及作者名单并向他们表示了祝贺。本次征文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青年的40篇论文获奖,其中河南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彭巧宜的论文《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文选>课程研究》获得特设奖项(本科生)。
名单宣读结束后,孟庆澍代表评奖委员会终评专家进行线上发言。他认为,此次参与活动的论文涉及不同文学领域,各有出彩之处,希望大家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短板,将这次论文获奖作为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出发。同时,他对为本次征文活动提供基金支持的河南大学文学院1990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这代表着90级校友奖掖学术、扶持后进的拳拳之心。他肯定了《汉语言文学研究》对发掘新人、传承学术的重要贡献,赞扬了文学院的社会担当意识,希望《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够将征文活动继续下去,以“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成为中原人文学术的一面旗帜。
仪式进行到颁奖环节,刘军政校友为荣获入围奖的论文作者颁奖,刘波主任为荣获三等奖的论文作者颁奖,张永清教授为荣获二等奖的论文作者颁奖。
获奖论文作者代表李乐乐、赵凡、刘林云发表获奖感言。他们表达了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及文学院90级校友搭建平台鼓励后进青年的感谢,表示将积极进取,再接再厉,并祝愿文学院及《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未来有新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学研究及文学院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白春超代表文学院做总结发言,他对“首届《汉语言文学研究》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文学院90级校友扶持学术奖掖青年后学的义举、对评委会专家精心审稿公正评判的辛劳表示感谢。他指出,以刊物为平台交流学术传承学术发展学术,是文学院百年办学历程中的一个优良传统,《汉语言文学研究》将继续发扬光大,助力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推动学术进步。期待《汉语言文学研究》越办越好、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征文活动永葆生机活力!欢迎各位青年才俊加盟河南大学文学院,在铁塔风铃中谈文论道,砥砺学问。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笃志前行。本次征文活动为文学院100周年院庆献礼,体现了河南大学及河南大学文学院对中国文学研究新路径的探索,在助力学术新人成长方面的举措,有助于文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学院中国文学研究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首届《汉语言文学研究》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
征文获奖作品名单
首届《汉语言文学研究》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征文活动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昆明学院、聊城大学、晋中学院、育才学校等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青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稿件计500多篇,征文评奖委员会专家对征文稿件进行了初评(双评)、复评(双评)、终评(双评),根据评审结果,现对获奖稿件名单公布如下(各奖项内各篇稿件排序不分先后):
一等奖(空缺)
一等奖奖金10000元分配入二等奖
二等奖(4篇;奖金5000元/篇)
《齐梁士人群体“请托代笔”风气与“笔”的文学地位提升》
李易特(复旦大学博士生)
《身体的诗学:唐宋诗中“诗/吟+身体指涉”用语研究》
刘林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言志”之辨与1940年代现代诗学的转向——以朱自清<诗言志辨>为中心》
洪文豪(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青春万岁>热”:五十年代革命理想主义的复归与重构》
常鹏飞(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
三等奖(10篇;奖金3000元/篇)
《看不见的控制:儒学思想对传统文学的规训机制》
刘泽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曲类交叠与本文呈现——词调体类演变的双重机制》
王琳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薄冰之上:萧皇后<述志赋>与入隋江南人之心态》
梁爽(南京大学博士生)
《言说与再造:先秦时期炎帝姜姓始祖叙事研究》
王敏琪(北京大学博士生)
《“语言以通乎心志”——清代考证学革命与“言文一致”的自生脉络》
赵凡(昆明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西南联大述学文体与鲁迅传论的生成——从朱自清、闻一多到王士菁、王瑶》
朱天一(西北大学博士生)
《萧军视域下延安文艺的转轨》
刘东(北京大学博士生)
《鲁迅近体诗韵与章太炎<成均图>音理之关联》
李乐乐(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
《在语言中存在:利科论物、语言与主体的关联》
吴 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必然暴力与伦理幽灵——“激进无神论”及其困境》
张执中(浙江大学博士生)
入围(12篇;奖金1000元/篇)
《唐前三三七体的演变及其在早期七言体发展中的过渡意义》
严智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阮籍<咏怀>的典故解读与用典策略——兼论“源出于<小雅>”》
王景(北京大学博士生)
《徐玉诺、<鹭江潮>与厦门新文学的兴起——基于相关新见文献的考论》
刘锐(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对话李商隐:“武夷格调”的生成与“变态”》
韩凯(晋中学院中文系,博士)
《词语赋形与境界生成——论西渡的咏物诗写作及其诗学意义》
万冲(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作为方法和内容的鲁迅:萧军延安时期文艺思想考察》
冯芽(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新见关于胡适的两则史料——胡适在东南大学演讲的时间与版本考辨》
梁鸿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介乎主流与非主流之间——论析“百花文学”对“解冻文学”的接受与变异》 刘馨遥(北京大学博士生)
《尼采的历史学批判及其时间美学意义——兼谈尼采对“哲性诗学”的回应》
姚思宇(南京大学博士生)
《周文王“非熊梦”源流考》
罗雁泽(南京大学博士生)
《<语丝>与“趣味启蒙”:对启蒙理性的非理性超越与重新定义》
赵雅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
《子華子、程本其人其书考辨》
刘硕(东北育才学校,硕士)
特设奖(硕士研究生)(7篇;奖金1000元/篇)
《有用与无用之间:绘画中真理的跛行之路——论德里达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恋物化重构》
郭思成(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唐宋时期“塞北江南”地域印象的形成与空间转移》
刘睿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
《展开文本的褶皱:<她是一个弱女子>的综合考察》
曾奕(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培养工农作家“预备队”的早期构想与实践——左联时期工农兵通信员运动考察》
戴银燕(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在籍籍无名与“暴得大名”之间——以美国报刊对中国留美学生胡适的报道为中心》
陈凯迪(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达格式的宁芙”——论塞巴尔德小说图像中的虚拟纪实》
黄金芳(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等待野蛮人:生命政治与帝国想象》
李鹏山(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特设奖(本科生)(7篇;奖金1000元/篇)
《史统·文思·道观——<文赋>的文论性时间意域发微》
陈宥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本科生)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文选>课程研究》
彭巧宜(河南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自我鲁迅化”命题的外延——论1933年“杂文鲁迅”的“自我”》
张崇煜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鲁迅金石学问的罗振玉之影》
居思微(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宋型文化与文人词共生关系探究 ——民族本位文化与爱国主义文人词》
肖程莘(聊城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困于江湖”与“走向江湖”——论吕本中诗歌的江湖书写》
林思仪(暨南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从饮食叙事看卡夫卡写作流变:德语现代主义文学发生再观察》
聂麒冰(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首届《汉语言文学研究》全国青年学术论文奖征文评奖委员会
《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