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之禹:李嘉言在河南大学读中文——庆祝河大文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一)

新闻作者:李之禹  时间:2021-07-22  

李嘉言在河南大学读中文

——庆祝河大文学院建院一百周年

楔子:李嘉言与河南大学文学院中文(国文)系有不解之缘。1927.8—1930.7在河大读国文预科三年;1947.8—1948.6.19, 1949.10.6日或至9日,李嘉言随华北大学参加开国大典(在现今纪念碑东侧一带)后,随嵇文甫返回河大任职。在京华大学习十个月,是供给制,无薪水。而家里妻子带五个幼小子女,无生活来源,生活十分艰难。五个孩子都得了烂红眼眼病。母亲让人写驱病魔咒语,让孩子们拿到村子十字路口念咒语扔掉;都害了烂痢头头疮,流黄水。都剪掉了头发,用盐掺醋抹到头上。直到1950年夏,回到开封,长女上省立一小,因为头发很短,女同学总是把她赶出厕所,每天憋尿,多次尿裤子,叉着两腿哭着走回家。我当时多次看见。父亲到一小商谈此事。因此,在京学习期间,李嘉言几次写信给县政府、教育局、朋友们以求帮助。县长王平也去家里看望,带去几块榨了油的豆饼。当时县里经济财政十分困难。五月,青黄不接时,母亲让我们三个稍大的孩子到家后边的大堤上挖野菜,回家煮吃。县政府曾经建议提供一架小型手摇织袜子机,织袜子自救。因无钱,照顾五个孩子吃饭都成问题,母亲忙得不可开交,未成。李嘉言返豫,给家里带回些自己节省下来的食物,馍、旧衣服。借了麦子雇马车走大堤50里,到老田庵车站到郑州,在大同路开糕点店的同村义弟王佐政处休息吃饭。送些糕点,又借了银元,回到开封。那时,我已记事。一路上父亲把一条红底白色小花的被子折叠成长条,搭在右肩上,随时铺在地上垫着或盖。河大安排先住在校大门里边东侧路边北边,日寇建的三级台阶三间精细水泥铺地的房子2、3个月。后来这三间屋成了新河大的消费合作社的布匹丝绸日用百货店铺。糕点食品店在对面的大门东侧预校时的4间旧平房。李嘉言1947.8-1948.6.19、1949.10月初-1967.10.14,两次回母校中文系任教共19年。直到1967年10月14日,56岁死在河南大学中文系任上也没有退休过。读国文预科三年中,曾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十个月。读预科二年级一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复读预科中文三年级共二年(1928.8-1930.7)。

入学河大国文预科(1927.8-1930.7)

1926年8月,李嘉言从沁阳县省立十三中(时其父在沁阳任财税科长)毕业,考入开封省立二中读高一(曾与滑县何善周同学一年<见何善周给之禹回信中所提的开封“大一中”>。李嘉言入校时,吴芝圃高三刚毕业,赴“广州农讲所”学习6个月。以后进行革命活动常来开封二中。由于李嘉言1926年即参加了学生进步革命活动,与吴芝圃相识)。1927年4月北伐军进入豫南,开封各校放假。李嘉言回乡复习功课。冯玉祥派员与北伐军协商达成协议:西北军出陕进入河南省作战,驱逐吴佩孚残余而主政豫省。更名中州大学为开封第五中山大学。8月中山大学复课。李嘉言回汴。他在沁阳读初中的同学、好友郭晓棠劝说下,经过口试转入了河南中山大学文史科预科二年级学习国文。与郭晓棠同班,成为至友(见其《自传》)。也因为他自1926年7月,沁阳省立十三中初中毕业时,“即有志于古典文学”(见其学术笔记“作协本”中所记),故,热切希望进入国文专业深造。

在河大预科,李嘉言与武陟怀庆府同乡郭晓棠同班,并分别进行各自的革命活动。郭晓棠在学生中创办了油印小报《霜剑》宣传革命思想(据《郭晓棠纪念文集》当时“霜剑”是手抄墙报。李嘉言在上边的诗文,多年查找未见。以后李嘉言考取清华大学后,在“霜剑”后来的铅印版面上未再发表诗文)。李嘉言在《霜剑》上发表诗文,宣传革革命思想。

当时冯玉祥主政豫省,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在开封第五中山大学,李嘉言还担任了开封“武陟同乡会会长”(见其《自传》)。当时在河大的武陟籍师生有20余人,如:李嘉言三爷李潓(1882-1934),毕业于1903年成立的京师法政学堂,回到开封,在1907年成立的河南省立法政学堂任学监<校长>,1927年省立法政学堂合并于河南大学法学院,李潓任河大法学院教授三年。实为其长兄、李嘉言祖父李沆所令其照顾在预科读书的胞侄孙嘉言)。1930年李嘉言从河大预科毕业,李潓辞去河大教授教职,专作挂牌律师,名气日隆。另有郝象吾及其二妹郝远如(医学院本科生)、孟宪及、王大中、赵天吏、孙道升等。多年后,1956年李嘉言入党时写的《自传》中说:那是大家看他比较活跃而选了他做同乡会会长。所谓“活跃”(从各方面资料看):学习刻苦,选修所有与文史哲逻有关的老师的课(见附录:师长);参加学生进步活动,在当时开封、河大办的几种刊物上发表诗文。经常在郭全和(晓棠)办的《霜剑》、武陟籍河大本科生王大中、孙道升②创办的《武陟学生》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如:在《中原文化》上发表《谈小品文》,在《大河杂志》上发表了《诗人与梦》等③(见其《备忘录》<二>中所记)。与本校本科化学系学生王大中(1928年转为共产党员,4月被任命为第一任武陟县委书记)、本科生史学系南召籍李峻之(刚峰)④(曾任共青团开封市委书记。1928年3月李峻之被捕入狱后。4月,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刘英口头指定李嘉言为共青团开封市委书记,负责宣传与学运工作。委员有开封师范学生杨鸿璞,两河中学(私立,在省府前街西头路南,与路北的黎明中学斜对面)团支部书记李炳之(炎,汲县人。1931年自汲县省立第五师范毕业,考入清华大学七级。因从事进步革命活动,于1936年八级外语系毕业。其七级同学有钱伟长、彭桓武、李长植<长之>、李一清<浴源>、华粹深,同乡阎振兴、闻性善等。李炳之毕业时,其八级同学有孙作云、钱三强、何泽慧、郑秀<曹禺夫人>、林亮<河南商城人,解放后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陈国良<陈落。解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辞书出版社总编、社长>、蒋南翔<未毕业>等)。

他们到各校进行联系,学习马列主义小册子,讨论政治形势,写、印传单,反对新、老军阀。特别是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残酷屠杀革命工农的罪行,“也作‘工运’,但工运成绩可以说等于零”(《自传》)。这就是李嘉言《自传》中所说的“活跃”。

被捕入狱(1928.11-1929.9)

1928年,由于蒋冯“郑州会议”,特别是“徐州会议”后,冯玉祥被迫“清党”,镇压革命运动。年底,李嘉言两次被捕⑤:第一次被捕在11月底,审讯时,“法官说由于我的同乡宋某某被捕供出了我,我不承认,要求宋某和我对质。隔了一夜,就释放了我。这证明宋某(好像叫宋鸿声,已不知此人下落)并未供出我。不然就不会如此‘宽大’。我被释放后,照常为革命工作,不料只隔一个月,大概是1928年底,我又二次被捕,这一次不同上一次,同时被捕的有四人,其余三人我记得都不是同志,都是‘冤枉’的。入狱后好久没有审讯我(禹注:当时开封模范监狱,今看守所)。随后把我带到后第四巷一个什么‘反省院’(禹案:今马道街东边生产后街拐角处)才开始审问。我先不承认,受刑不过(老虎凳刑,我两三次昏过去),承认了⑥。问我是谁介绍的,我捏造了个名字王锡三(实际是王大中介绍的,前已谈过)。问我还认识别人不认?现在哪里?我又假报了几个名字,说我入狱时他们就不知去向。这样他们就未再追问我。并念一个证件给我听,是当时省委写给我同牛明俊的一封信,叫我们赶快离开,以免被捕。我们未收到这封信,被他们破获了。牛明俊被捕在我前,看情形,牛明俊并未供认我。此后又把我送回第一监狱看管起来。”

大概到了1929年夏天,冯玉祥为蒋介石打败,冯退出开封(禹注:韩复榘、张钫倒戈被蒋收买投蒋。而张钫主豫),天,冯玉祥为蒋介石打败,冯退出开封(禹注:韩复榘、张钫倒戈被蒋收买投蒋。而张钫主豫),清理‘政治犯’,将我们交给当时的高等法院(禹注:在文庙街西头拐角处)审问,我反了口供不再承认,他问我有何反证?我说曾在同乡会的刊物上(禹注:王大中、孙道升主编的《武陟学生》)说过‘拥护三民主义的话’。过了几天,我家人找到了这个刊物⑦,就把我‘无罪’释放了。出狱后我又到河大预科续学一年”。(禹注:1、重读预科三年级。共在河大国文预科读三年:1927年暑期至1928年12月预科二年级、三年级上期;1929年9月至1930年预科三年级)。2、“家人找到了这个刊物”:李嘉言被捕后,其父李士翔此时随义兄孟州徐亚屏在汲县任财税科长。雇人拉一掛马车装满钱物土特产,夜过黄河桥到开封。托李嘉言胞三爷李潓活动。时李潓住刷绒街今71号。毕业于京师政法学堂,此时任省政法学堂学监兼任大律师。其住的院子离省法院不远。李潓为李嘉言出狱尽了大力。同时,李嘉言无儿无女寡居的婶娘荆氏抚养嘉言长成,李嘉言发表诗文的杂志,荆氏都小心收存。3、当时开封监狱关押的党团员、革命群众300多人。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组织了“营救委员会”,1929年9月有200多名党团员、革命群众被释放<见《开封党史》、《党史大事记》>。李峻之同时被释放,回河南大学续读史学本科一年级<李峻之,河大男附中学生,后考入河大史学系本科一年级。1931年,与河大<中山大学>本科算学系一年级、浚县人刘冠勋、孙道升、义乌吴春晗<吴晗,史学>同时插班考入清华大学二年级<6级>,与吴晗同班。在清华,李峻之与李嘉言关系甚善<在汴共同参加进步革命活动,九个月的狱友>同住明斋324室。因李峻之与吴晗同班且同为清寒苦学之士,关系亲密,故,三人同为好友。因苦读李峻之1933.4.12去世。嘉言、吴晗为李峻之编辑出版《李峻之遗著》。冯友兰及河南同乡会、史学会、六级同学会为其开追悼会,冯友兰主祭,嘉言介绍其生平,吴晗致悼词......李嘉言为其作哀悼诗:《悼亡》、《愿》,刊登在《清华周刊》)。

续读河大国文预科(1929.9-1930.7)

李嘉言出狱后,9月仍在河南大学国文预科读三年级。是由于当时河南大学(中山大学)独立的品格、包容的精神。校长黄际遇找李嘉言、李峻之谈话予以勉励,河大领导当时认为李嘉言学业刻苦,学业有成(见《李嘉言诗词辑》中《狱中偶成》注一),为人真诚,特批准李嘉言被捕入狱停学九个月后,允许其复学。李嘉言在河大国文预科学习,详情难稽,史料无多。仅存出狱后照片一帧,一册1927年出版的陈钟凡精装本《中国文学批评史》(见附图)是带入狱中学习用,批注、心得甚多。入狱前用毛笔批注不多。大量批注是在狱中九个月,用铅笔批注:已足见其学业精广,对音韵学、考据、诗词格律已有深入研究。《狱中偶成》诗即是1929年7月用铅笔写在该书最后一页空白处(见《李嘉言诗词辑》该诗及注)。

河大在中州大学时,刘青霞毁家纾难,以家产40万元充作河大经费;冯玉祥主豫后,以变卖赵倜家产支撑中山大学。但,李嘉言1927年8月入中山大学时,河南大学仍经费困难。于安澜回忆:1928年“中文系只有段凌辰一位先生,开不出课。校长凌冰教学生背诵《文心雕龙》,其他时间多是上操跑步”。为此,于先生回乡自学。而李嘉言仍留校苦读⑧。因为,此时中山大学经费不足,聘请教师不足,“开课少,就多配一些教育学、法律课,只要课后没作业,轻松不忙,有时间多看书”(《于安澜先生纪念集》中《自传》)。李嘉言另有良策。他不回乡,充分利用河大资源,把空余时间全泡在图书馆苦读摘抄,获益良多。在开封、河南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均佚)。仅存其预科毕业论文《论韩愈复古》。因邵次公发表在其主办的《河南民国日报•国学》上而留存。1928年秋,刘盼遂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回开封任河南通志馆(设在河大校园内)编修,兼中山大学教授。“这时教师来了个刘盼遂,讲文学考据,段凌辰、王志刚讲诗词”(《于安澜先生纪念集》)。李嘉言听他们的课,特别听了刘盼遂的“文字学(形义)”、“杜诗”、“国学名著选读”,学业大振。从1928年他所购买的一本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精装蓝布面封皮)书中大量批注看,此时其国学精深:其考据、诗词格律、音韵学已有相当功力(见《李嘉言诗词》中《狱中偶得》注一)。书中毛笔批注较少,大量是在狱中读书时用铅笔批注。

于安澜回忆在旧河大时与李嘉言的相识和交往:“在旧河大时期我是本科三年级,李嘉言在预科。相距较远,也不一个伙(当时的伙,多属同乡,他是怀庆,我是卫辉,不一府)。(禹注:本科住东1-6斋<无东7-10斋>,条件好。伙房在老大门进门东侧方院内。预科生住中3-9排平房<当时中1-9排为平房,各9个单人间,初为砖地面。日寇占领时3-10排地面全铺精细水泥地,包括唯一一个二层的中10排房楼下。是日寇建的酒吧间,更多是“慰安妇”妓房>。预科生各府的伙房都在中2-9排房的西山墙下建的斜坡瓦顶的半间贯通的狭长砖屋内。原是清朝科举考场<中2-10排>主考、监考、士兵监督后,休息吃饭的地方。1948年中原大学迁到河大时,为学员大队学员建了大礼堂后至铁塔公园“接引大佛”前边,甲、乙、丙、丁四列10排灰平房。又建了东、西日字平房为教职工居所。接了电灯。而换下来的大量旧电线、杂物,装在木条大箱子里就堆放在原科举考场、中排房2-10排西山墙下,斜坡瓦顶狭长黑暗的监考房内。医学院迁郑后,中排房西山墙下的坡顶贯通长屋<原为河大与其医院分界处>拆除,便于3-10中排房好通行)。认识李嘉言是由于他是郝象吾先生的未婚妹婿(禹注:郝象吾二妹,生于1908年。当时医学院本科生。1931年春二人解除婚约)。他是位埋头用功的学生。……生活朴素,不多言语。不像有些同学好有个伴去寻人、谈天、游玩。后来他考入清华,这就引起人们常提到他的名字,一般觉得清华可不容易考上,足见他的学习是很好的”。

在河大读中文时成绩令人瞩目

李嘉言在河大预科读中文三年,发表诗词、论文不在少数。查找多年,所获不多,多佚。仅存在狱中随手写在陈锺凡《中国文学批评史》末页一首古风:“六月新雨霁/囚人偏多喜/夜来天气凉/可以安然息//    树颠鸣高蝉/西山日已敧/雨收云不断/露光依旧返/ 流水乘兴去/农夫荷锄还/飞鸟帘前过/愁人独夜看/深巷犬正吠/星河明清天//    如何凄凉狱/灯下门未掩/何起吟此句/笑颜已然开”(禹注:应写于七月,因有蝉鸣。此时李嘉言入狱已经8个月。另可见刘增杰先生对此诗的品评)。这是李嘉言在河大预科读中文三年级上期的诗作。出狱后重读河大中文预科三年级一年。保存下来的资料不多。仅存此诗。另有出狱回河大后,在河大前边明伦街西头路南“王开照相馆”(在北书店街北头路西)明伦街分馆拍的一帧照片,是寄回家中向家人报平安所拍照(见附图照片)。另有一论文《论韩愈复古》,虽发表于1933年河大国文系主任邵次公在《河南民国日报》上主办的《国学》副刊,第5期专栏上(周刊,每周二出一期4页。后编入《国学》小册子第一期,每10期编为一册)。收入《国学》第一册。这原本是李嘉言读预科中文的毕业论文。1933年邵次公先生出任河大国文系主任时,看到李嘉言这篇毕业论文,认为入题新颖,立论精到,论证详实,很感兴趣,而邵次公并未教过李嘉言,亦未谋面。写信给清华国文系的李嘉言,要他修改后寄来。李嘉言接信后,对《论韩愈复古》再作修改,并于1933年6月初清华放假回到开封住在刷绒街东头路北今71号其胞三爷李潓家,而往河大拜见邵次公先生,将文章呈上。邵刊于自己主办的《河南民国日报•国学》1933年6月20日的副刊第五期(见附图该报)。故该文后附“1933.6.14,于汴垣寄庐”指其住其胞三爷李潓家。本次晤面,李嘉言向邵次公先生于多种学问上多有请益,颇有斩获。李嘉言在河大读预科中文时已开始韩愈研究。这篇论文是这一问题的最早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有开创性研究和突破性成果。被认为“是较早全面系统研究韩愈古文运动与佛教关系的文章,对后来者影响颇大”。(见附图闵泽平《唐宋八大家学术档案》)

“南宋以来,对于韩愈排佛的主张、原因与意义,人们早有认识。李嘉言把辟佛同反对六朝靡靡之音联系在一起,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却颇为少见。后来人们大多讨论佛教的盛行对政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李嘉言先生却进一步指出佛教徒本身就是华靡文风的包容者,因此韩愈才在思想上大力辟佛,在文学上一心抨击六朝的靡靡之音。在《中国文学史讲授提纲》(河南大学 1950年)中,李嘉言涉及唐宋散文的主要是“韩愈”的反骈俪斗争。在这里,作者进一步明确了他的这一思路(禹注:以下引文略之)”。“应该说,韩愈辟佛与其反对六朝骈俪文学不能完全没有关系,但正如古文运动的文化背景颇为复杂,……韩愈对六朝文学的态度也较为复杂,更何况六朝骈俪文风同佛教的关系密切到何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李嘉言“在讨论古文运动的意义时,把思想文化同文学本身的演进变化联系起来,探讨其间的复杂关系,这一思路无疑给后人颇多启迪”。李嘉言“把韩愈辟佛与反对骈俪文风结合起来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未尝不是希望从文体演变的角度来研究古文运动的价值,希望从古文运动的思想文化背景入手切入到文学自身。如(他)对陈寅恪先生所论韩愈通过对小说、碑志等问题改造的模式来推广其古文一说,他就十分赞成。在(其)《评龚书炽<韩愈及其古文运动>》(《国文月刊》1945年第40期)一文中,他就有详细的推演(禹注:以下引文略之)”。

以上引文均摘录自闵泽平主编《唐宋八大家学术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中70页,闵泽平评论李嘉言《韩愈复古运动的新探索》,90-93页。另可参看《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中该文,及《评龚书炽<韩愈及其复古运动>》、1950年河南大学出版《中国文学史讲授提纲》李嘉言执笔之“唐宋文学”、“唐宋散文”。

由以上引用评论,可见李嘉言在河大读中文系预科时的古典文学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唐宋散文、韩愈古文运动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河大文学院百年庆典征文作

2020年7月26日夜起笔,8月9日草成。2020年9月2日汤打印二改。9月3日禹三改。

2020年9月6日汤八改,禹九改,9月16日十三改,正文定。

2021年5月31日禹十五改,汤十六改,再定之。

2021年6月27日禹十七改,2021.7.2汤十八改,传来7.3-7.6禹十九改又加图。

2021年7月7日禹二十三再改,定,历年半余。


注释:

①李嘉言于1926年7月自沁阳县省立十三中学初中毕业时“即有志于古典文学”(《自述》,见其《日记》11册)。8月,考入开封省立二中读高一年级。因初中同学好友郭全和(晓棠)考入中州大学国文预科,故李嘉言于1927年8月经“口试”转入中州大学国文预科二年级,与郭晓棠同班(李嘉言《自传》)。

②王大中、孙道升等人,见本文附录。

③见李嘉言日记11册《备忘录》所记。

④见“附录”中“李峻之”详细资料。

⑤见李嘉言《自传》。

⑥李嘉言《自传》,“承认了”,指仅承认了自己的“团市委书记”身份。未涉及其他人、事。当时,李嘉言的胞三爷李潓正担任开封省立法政学堂学监,为李嘉言出狱奔波。加之不久,1929年9月冯玉祥败出河南,张钫主豫清理政治犯。我党成立“营救委员会”,后未再审问,9月被“无罪释放”。

⑦“找到了这个刊物”,指河大武陟籍学生化学系本科生王大中、哲学系孙道升(在河大时,参加革命活动也被捕入狱。由其本家孙姓长辈者在省政府任厅长,出面作保而被释放)共同创办了《武陟学生》杂志,李嘉言在该杂志上发表诗词文章。李嘉言自幼由婶娘荆氏照顾长成,由于其父续弦,嘉言回乡一直住在荆氏房。他每发表诗文,回家都读给婶娘并由婶娘保存起来。李嘉言被捕后,其父李士翔倾尽所有,带钱、物、特产用一掛马车半夜过黄河铁桥,到开封找到与省政法系统人脉广的胞三叔李潓活动,带去了有李嘉言文章的《武陟学生》作证据。

⑧“留校苦读”:李嘉言5岁失恃,由无儿无女寡居的婶娘荆氏抚养长成。无娘的孩子,幼时受欺凌。自幼背《诗•小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心中常悲思。故,后几十年,嘉言每次回乡,总要步行十多里到舅家住一二日。舅家亦甚疼惜。因而也养成了少言沉静且立志成材的个性。加上其父又有了他的庶弟、庶妹,父亲负担较重,还要接济荆氏生活。故李嘉言忍受对婶娘的思念,为了省些钱,放假不回家,故留校苦读。而同学好友于安澜即几次返乡,在乡自学(见《于安澜纪念文集》中的《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