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主任郑慧霞,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汉语言文学研究》责任编辑、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中国卢仝文化研究会特聘学术顾问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唐宋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卢仝综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回归文本——红楼细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和《范泰恒集》(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版)等;参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任副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多种书籍。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各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教学方面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奖、河南大学教学技能大赛奖、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当选河南大学文学院首届“我最喜欢的老师”;所讲授的《李清照》被收录进英国BBC纪录片《中华的故事》。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hdzhhx@126.com
教研室副主任刘军政,2003年于河南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至2014年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词学学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学。
讲授专业课《古代文学》、《唐宋词学》、《名家词研究》,创新研修课《清代婉约词批评的关键词研究》,主持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唐宋名家词》。
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古今词话导读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参编教材:《中国历代分体文论选》(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在国内外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论沈雄的词史观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29辑)、《沈雄〈古今词话〉的文体特点、文献价值及其意义》(《南开学报》2010年3期)、《词集评点形式及其批评功能的实现》(《北方论丛》2012年第5期),《词学研究格局的新变化》(《词学》2015年第34辑),《黄庭坚词的脱“俗”“诗化”与北宋词风转变的契机》(《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1期)、《〈草堂诗余〉与明代词学思想》(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5辑)、《论刘勰的古雅观》(韩国《东亚人文学》第2辑)、《论词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接受》(马来西亚(《2014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
主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婉约词批评的焦点及其衍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研究”,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清代后期词选研究”,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词坛研究”“唐宋词学年表”2项。
参与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话考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明代词学批评史”,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代中原文学系地编年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文学批评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化、现代化研究与实施”2项。
获得奖励:2016年10月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perin5@163.com
王立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河南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研究领域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专著《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论文《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文学遗产》1990年1期)核心观点被收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在学界引发深入讨论,成为研究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参考文献。二是《文选》研究,出版专著《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大象出版社2014年再版)、《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大象出版社2014年再版)、《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大象出版社2014),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新国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文选》研究论文20余篇,代表了新时期《文选》研究的前沿,并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三是《史记》研究,《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中心》(《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借助对司马相如的历史记载与后人的接受,深刻阐释了历史传播的四个层次问题,此文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并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除此之外,致力于历史及史学的大众化及普及,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历史十年,先后讲述项羽、吕后、汉武帝、秦始皇、文景之治、刘邦、宋太祖、宋太宗等系列,并出版了《王立群读史记》、《王立群读宋史》、《读史札记》以及《王立群智解成语》等系列图书,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讲录教育视频精品课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史记教程》(华文出版社2002年出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再版)代表了当代《史记》研究学术水平,是《史记》研究的入门与必读文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2007年版)是袁编《中国文学史》的配套教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选汇校汇注》的研究。
张进德,男,1960年生,河南汝阳人。198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留在古代文学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5—1991为河南大学助教,期间考入古代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研究生课程。1992—1996年任河南大学讲师,1997—2001年为副教授,2002年至今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任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成就: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戏曲、小说。主持、参加《河南文学史》《文化生态与明清长篇家庭小说的叙事策略》《郝经集编年校笺》等全国高校古委会、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发表戏曲、小说、散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有《<金瓶梅>新论》(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曲稗考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金瓶梅新视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张进德金瓶梅研究论文精选集》(台湾学生书局2015年)、《郝经集编年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等专著。主编有《中国古代应用文甄体赏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古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等“二十一世纪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平台建设教材”。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论、《金瓶梅》研究、中国小说史等。荣誉:兼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元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金瓶梅研究》执行主编等。曾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特等奖,开封市优秀教师等。
通讯地址: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话:13839969087 QQ号:879533549
电子邮箱:879533549@qq.com
李金松,男,1964年6月生,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人文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骈文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骈文研究》编委。在《文史》《文学遗产》《文献》《文艺理论研究》《读书》《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学评论丛刊》《中国典籍与文化》《人文杂志》《汉学研究》(台湾)《国文天地》(台湾)《学术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江海学刊》《广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汉论坛》《福建论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明清小说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日报》(台湾)《文艺报》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了《采菽堂古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12月、2019年4月)《四六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5月)《群书札记》(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张远览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3月)等古籍整理著作,另出版了《述学校笺》(中华书局,2014年7月),以及《洪亮吉年谱》(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等专著,另外主编或参与编写10多种教材或工具书。现致力于研究明清骈散文及其批评理论研究,在古代文学典籍整理与明清散文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完成了3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均已结项),现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清代乾嘉时期士人游幕与文学研究” (编号14BZW072)的研究工作与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纯常子枝语》(编号1524)的整理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编号15ZDB068)研究工作。文史兼通,治学重视基础,谨守传统,以文献考证与理论阐释见长,发现与发明并重。参与重大项目“明清骈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王利锁,男,1964年生,河南伊川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留校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2001—200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导师袁行霈教授。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人社厅、河南省公务员局首批特聘培训师资专家库专家教师。主要从事先唐文化与文学研究,于道家文化、魏晋文学和古代散文用力尤多。承担“汉魏六朝文学”、“《史记》研究”、“《世说新语》研究”、“庄子研究”、“魏晋名士研究”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有《逍遥之祖》(合著)《智通庄子》《搜神记注说》《中国古代应用文甄体赏鉴》(合著)等著作,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高校教材。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次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教学标兵、开封市优秀教师、河南大学教学特等奖等荣誉称号。
王宏林,男,河南遂平人。民盟盟员。200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诗学的教学与科研。重要论文有《山水诗研究的新创获——评〈中国古代山水诗史〉》(《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沈德潜唐诗选本考辨》(《文献》2007年第3期),《论方回〈瀛奎律髓〉对贾岛的独特定位》(《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5期),《论“四唐分期”的演进及其双重内涵》(《文学遗产》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9期全文摘录),《论〈唐诗三百首〉的经典观》(《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5期),《从齐驱并驾到异响竞流——汉魏诗歌的分野及其诗学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论“言志”与“缘情”在乾嘉时期的离合》(《中国文学学报》第七期)。学术专著有《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届社科文库),《说诗晬语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获全国古籍图书优秀奖二等奖),《乾嘉诗学研究》(百花洲出版社2017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参编教材有《中国历代分体文论选》(负责诗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文学批评史》(负责清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负责两汉诗歌,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负责两汉魏晋诗歌,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中国文化:元典与要义》(负责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乾嘉诗学研究”和“清代诗学关键词的衍变与价值研究”,高校古委会项目“《乾嘉诗坛点将录》笺注”,教育部社科项目“沈德潜诗学思想及其选诗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唐诗经典化研究:以《唐诗别裁集》为依据的考察”。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whlheda@sina.com
马予静,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骈文与辞赋、陶渊明研究。开设汉魏六朝文学(对象为本科生),六朝骈赋研究、陶渊明研究(对象为研究生)等课程。参与编写《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教学教材。先后出版有《中国古代应用文甄体赏鉴》(合著)、《中国文化世家》(合著)等著作;先后发表《论汉语语音教学的系统化》(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6月)、《论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在赋体骈律化中的作用》(中州学刊,1999年第3期)、《班马的辞赋观与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魏晋南北朝的同题共作赋》(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陆机骈赋艺术论》(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等十数篇学术论文。先后完成1998年河南省教委项目“六朝骈赋研究”,完成 2006年河南省高等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教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化、现代化研究与实施”(合作)、“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构建与教改探索”(合作)和2014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合作)等项目,2001年获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学校教学质量奖多次。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mayujinghd@126.com
耿纪平,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研究。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诸子学”、“先秦文学史料学”、“论孟导读”、“庄学研究”等。先后发表《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中州学刊》2000年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2期,人民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2期)、《现代作家的“中国古典小说观”》(《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2期)等数十篇论文;主编《庄子文学研究》(与孙克强先生共同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参编《(大学生)素质教育名著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南开大学2002年5月)、《插图本〈古文观止〉(注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等著作;参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文艺思想研究”(所撰《宋代散文理论研究》约28万字);参与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化、现代化研究与实施;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北宋‘新学’与文学”研究;《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获2000-200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亚军,女,河南周口市人。200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至2012年进入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汉魏六朝史传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至2019年5月,共发表论文30余篇,重要论文有:《论南朝四史史传人物的文学定位》(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文选>史论三题》(《河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论梁、陈二史<文学传>之转捩及其意义》(《中州学刊》2012年第5期)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南朝四史与南朝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古文史论衡》(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参编教材2部:《中国古代文学史》(负责魏晋南北朝诗歌,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负责南北朝诗歌,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南朝文人生活习尚与南朝文学发展关系研究”(2015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中原文学故事”(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晋书》文学性研究”(2014年)与《汉魏六朝七夕诗研究》(2009年)、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2014年)、河南大学慕课“乱世长歌--建安文人与文学”(2016年)等10项,参与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文学欣赏导引”(2015年,排名第二)的录制1项。先后获得2012年度和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及河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16年)。三次荣获河南大学教学质量评比特等奖,荣获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2017年河南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zhangyajun72@126.com
孔漫春,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论语》与先秦儒家研究”等课程。发表《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道行,乘垺於海”章辨析》、《<论语·里仁>篇“事君数”章异解辨正》、《孟子论辩方法摭谈》、《试析墨子比喻的类型及作用》、《王夫之诗情观的人本特色初探》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1部(《诗说中国五千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合著);参编教材3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3项,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等3项。《<论语·里仁>篇“事君数”章异解辨正》一文,2010年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6年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孝经》普及读本”获一等奖;《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道行,乘垺於海”章辨析》一文2017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梁振杰,男,文学博士、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先秦诸子与经学、中国古代学术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专著《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从诸子之学到官方经学—儒学由先秦至汉的转变研究》《大学中庸章句注说》《论语集注注说》。在《文学遗产》《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lzj200502@163.com
陈丽丽,女,河南洛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词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及诗词学,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词学专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播等课程。在《中国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南京师大学报》《上海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从苏辛差异看两宋词坛风尚之变》《“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体发展中的影响及作用》被《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教育报》转发或转摘。出版《南宋孝宗时期词风嬗变研究》(独著)《君子居易,乐天知命——白居易生平与创作》(独著)《中国女词人》(古籍整理)《孙毓汶日记书信奏折(外一种)》(古籍整理)、《中华美学精神》(合著)《河南文学史》(参编)等6部。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河南省哲社项目、河南省博士后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7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话考述”、“明代词学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明代词学批评史”等7项。曾获开封市第十四届社科成果二等奖,河南大学2014年教学质量一等奖、2018年教学质量二等奖。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10010074@vip.henu.edu.cn
史红伟,男,1971年生,许昌市人,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史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更多研究的是唐宋诗学,尤其以杜甫、梅尧臣、黄庭坚较多,也做一些红学研究,近来对先秦哲学也有关注。硕士课程有《唐宋诗律学》、《易经研究》《论语研究》《杜诗镜铨研究》《张炎词研究》《李贺诗歌研究》等课程。先后发表《中国古代文论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大学学报1999第5期)《略论明清小说的类型化》(复旦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庄子三言考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06期)等学术论文。出版《明代小说史》(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参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作品选》(河南大学出版社)等。科研项目:《明代小说喜剧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3年,《先秦的文学生态》,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
亓晴,女,山东莱芜人,1989年生,2011年至2018年师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赵敏俐教授,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师资博士后,从事科研与教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歌、先秦两汉文学,尤其专注于《诗经》相关研究,并承担“古代文学”的“汉魏六朝”部分相关教学工作。已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从特定抒写到仪式通用——以<周颂·时迈>等为例》(《励耘学刊》,2018年第2辑,总第二十八辑),《〈尚书·尧典〉“诗言志”原初内涵考》(《中国诗歌研究》,2018年5月,第十六辑),《〈诗经〉作者“自述其名”情况新考》(《学术交流》,2017年第9期,总第182期),《〈大武>乐章篇目新考》(《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诗经·周颂·时迈〉新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国际刊物),2016年3月,第13号),《〈诗经·豳风·鸱鸮〉与周公关系考论》(《诗经研究丛刊》,2015年11月,第二十六辑),《〈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句新解》(《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1月,第34卷第6期,总第136期),等。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诗经》模式化书写研究”。
郑学,男,1986年生,博士。主要从事晚清民国文学研究,在《中国韵文学刊》《中南大学学报》《燕山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燕赵印迹丛书》(花山文艺出版社),与人合著《丝绸之路上的河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北方桐城派与古文批评近代转型研究”。
通讯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文学院,邮编:475001
电子邮箱:760534512@qq.com
刘春现,1990年出生,河南信阳人。2012年6月在吉林大学文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在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7年8月年至2020年8月在中山大学任副研究员。2020年9月入职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为本科生开设“元明清文学史”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中国古代文体学。在《学术研究》、《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报章与近代文体之变研究”。
李巍,1991年1月出生,河南洛阳人。2012年7月在河南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20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8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生。2020年7月入职河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文学、佛经譬喻、中国文学批评史、六朝文论等。曾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图书馆培训部等单位担任外聘教师,讲授“古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诗歌史”等课程。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科研创新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奖励。在《博览群书》《华林国际佛学佛刊》等期刊发表数篇论文。参加德国维藤大学第三界世界汉学大会,巴黎第二届“国际佛学菁英班”青年论坛,北京大学“十六国北朝佛教与民族”论坛等国内外会议并发表会议论文。